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儿童相聚三峡放飞梦想

11.07.2018  20:37

  云南网讯(记者 王毅)“长江到了三峡大坝这里,水面比我们家乡门前的金沙江宽了很多,这里今天的发电量能够满足今天全国总用电量的3%,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缺电,为更多的人家带来光明。”站在三峡大坝前,来自丽江的普米族同学李玉堂认真的听着三峡集团左岸电厂叔叔的讲解。与他一样,云南省35名贫困地区儿童与全国来自三峡集团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帮扶地区的350余位中、小学生参加为期4天的“三峡娃娃行”宜昌水电夏令营。

  “2018年,‘三峡娃娃行’水电夏令营中,来自重庆、云南、新疆、内蒙等区域的350余名孩子登上三峡大坝、进入左岸电厂、乘坐三峡升船机,感受大国重器的伟大与厚重,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水电之旅。”据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贾波介绍,通过“三峡娃娃行”活动,可以让相关地区青少年认识三峡,感受祖国建设伟大成就,切身感受中国梦的时代脉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通过适当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与支持贫困地区,激发社会正能量,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峡集团作为一家能源中央企业,多年来,在坚决落实中央产业扶贫精准政策过程中,追本溯源,始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坚持扶贫先要“扶智”,不断提升对口帮扶地区的“软实力”。

  20多年来,三峡集团总的帮扶资金逾47亿元,其中精准扶贫投入38亿元,包括教育帮扶2亿元,累计投入娃娃行活动数百万元。自2011年起,三峡集团多次组织定点扶贫县、对口支援县及三峡、金沙江库区青少年,赴宜昌、北京等地参观交流,激发贫困地区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孩子们好好学习、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在此过程中,三峡集团逐步形成了关注贫困地区青年少发展的特色公益品牌——“三峡娃娃行”。

  八年来,“三峡娃娃行”累计帮助近万名青少年走出山区,近距离接触中国梦的建设者,感受祖国发展成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王青表示,“‘三峡娃娃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公益之举,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具体体现,由三峡集团这样一家央企主导,无疑会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国家任务与企业责任结合的典范。”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判断,不能靠抽象概念的简单输入,而需要借助具象的内容去感知,三峡工程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让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和感知国家发展,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成长梦想,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减少疾病,让家乡的人们生活地更加快乐……”来自怒江州贡山县的独龙族女孩丰玉梅在心愿卡上这样写着。走出家乡她“借用”妈妈的电话拍下了电视机里才有的场面,她准备回去后,与村里的亲人和同学一起慢慢看。“三峡娃娃行”夏令营让腼腆的她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走上汇演的舞台,太多的第一次让她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她和同学们也都大声的讲出了自己的梦想。

   新闻链接:

  2016年3月,三峡集团公司与云南省委、省政府签署《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承诺2016-2019年每年投入5亿元共计20亿元,通过实施素质能力提升、教育培训及劳务输出、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支持和帮扶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按期实现脱贫,帮扶范围覆盖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100个村近10万人。

  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云南省帮扶资金15亿元,使用资金7.2亿元;建设三峡新村91个,建成安全住房4935户,进行住房功能改造6964户,进行危房改造5752户,落实扶贫小额信贷3821户,完成道路建设61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成76个;建农村学校9所,技能培训4300余人次,劳动力培训转移2000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建设安居房9600余户,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32个,培育特色经济作物、林果3.9万亩,硬化通村组道路720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5个,建设村级社区服务站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