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鹏观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怎么干?不妨说说大理郑家庄

26.01.2015  16:00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26日电(记者 吉哲鹏)“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开幕,云南省代省长陈豪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回望”了2014年云南省的一个“亮点与重点”:“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陈豪是这样表述的:云南深入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专项规划,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藏区、边境一线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加强。

    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24日在作政协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省政协2014年也就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情况、加强民族大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及时组织力量就云南民族工作开展调研,两次作专题汇报;就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些都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高度契合。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提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居于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总书记在会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时还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来见大家,就是鼓励你们再接再厉,也是给全国各族人民看: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实现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云南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怎么干?

    先来看一组数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达15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民族、15个特有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一栋建筑的牢固和安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根基在无数个村庄、社区。去年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到大理州洱源县郑家庄调研后,对“七个民族一家亲”交口称赞,记者也曾赶赴郑家庄一探究竟。

    在仅有125户、525人的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却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共7个民族。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彼此生活习惯不同,为何郑家庄7个民族却能在50多年时间里和睦相处、亲如一家,2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连纠纷和上访也与郑家庄“绝缘”?

    其一,村党支部成了领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班子成员凭公德心和奉献精神端平村集体事务这碗水,民族团结内化于各项事业发展中。

    郑家庄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团结和谐、快速发展,除了村民的勤奋努力,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被群众视为“主心骨”的基层班子,一位公道、能力强的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郑家庄有2个村民小组,村民选出了藏族小组长杨秀弟、汉族小组长王庆荣。

    说起村民小组党支部,村民们说这一班人说话算数、处事公道,不管是修路还是吃团圆饭,捐钱捐物以身作则、走在前面,带领大家甩掉贫困帽子,走上小康道路。

    其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先富带动后富,将共同致富落到实处,从根源上化解村民因收入低而滋生发酵的矛盾纠纷。村民腰包鼓了,赚钱了有门路,才有了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本钱,推动民族团结和村集体事务良性发展。

    凭借经营药材的本事,率先致富的何国祥、杨秀弟、王庆荣等人帮助村民尽快掌握中草药材的营销知识,农闲时带着村民组成经营队伍,从维西、迪庆等地收购中草药,到昭通、曲靖甚至黑龙江等地销售药材,村民年均收入近7千元。

    “七个民族一家亲,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在郑家庄,村民都会说出这样的心声。富裕了的村民更加热心村庄公益建设,不断以捐资捐物的形式反哺村庄建设,“集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都是小事。

    其三,从“护村队”到“治安联防队”,20多年来郑家庄依法治村固化于心于行,民主管理、依法依规治村不是摆设,民族身份不是阻绊。

    去年10月,李纪恒书记来郑家庄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开场白就是“依法治国”,“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过了两个月,记者回访郑家庄时,村民还清楚记得李纪恒“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的叮嘱与期望。

    在郑家庄村,“”字随处可听可见。村班子说,在平常处理村集体事务和矛盾纠纷时,是依照村规民约和各种规矩制度来办,不会因为民族身份而偏斜或袒护、歧视。24年来,全村没有群众到村、镇、县上访,没有一起矛盾纠纷到村、镇调解。

    说完郑家庄,记者感觉到,先进典型的经验似乎共通的地方总是很多:好的村子啥都好,啥都是先进,啥都值得学习。但郑家庄的村民说,民族团结稳定确确实实地促进了我们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村民们都切实地感受到和谐稳定带来的好处。

    这放之全省也亦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更是如此。领导干部不妨从郑家庄“窥斑见豹”,揣摩审视个中含义,积极探索云南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为全国民族工作作出示范和表率。

    成绩背后,云南的任务依然艰巨。2013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340万人,贫困发生率17.8%,全省80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6个是民族自治县或民族自治地方县(市)。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

    至于怎么做,李纪恒书记关于云南民族工作的五点要求高屋建瓴:在政治上,要更加坚定地践行“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在发展上,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在方法上,要更加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在手段上,要更加突出法治这一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在机制上,要更加重视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