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景谷震区民房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群众喜气洋洋迁新居

26.12.2015  09:54

截至昨日,鲁甸、景谷地震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各族群众喜气洋洋迁新居

美编 杨焜 制图

搬新家喽!”昨日,在噼里啪啦喜庆的爆竹声中,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柴山村民小组村民褚官彩一家5口搬进了新居。截至昨日,昭通市鲁甸6.5级地震受灾的巧家、鲁甸、昭阳、永善4县区已有近30万人搬入新居。

为如期实现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昭通市把“”和“”的要求贯穿灾后重建全过程,紧紧围绕“确保12月25日前民房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居;12月31日前规划内重建项目全部完成前期工作;2016年2月底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三个时间节点,铆足干劲、奋力攻坚,齐心协力开展“百日大会战”,全面掀起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为加快恢复重建进度,该市强化恢复重建工作市级“负总责”的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至少每半个月到灾区督查调研1次,每月至少召开1次指挥部会议或现场办公会,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坚持至少每10天到灾区督查1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房重建摆在首要位置,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把施工计划细化到天、落实到户,采取“白+黑”、“5+2”工作模式,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与此同时,该市充分发挥灾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灾区群众拼搏奋进、共建家园。认真抓好11440名包保干部的责任落实,进一步调整完善“八包八保”内容,延长挂职干部的挂职时间,切实优化布局了包保力量。坚持恢复重建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以受灾贫困乡、贫困村、贫困群众为重点,积极整合项目,整合力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此外,省指挥部现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聚焦问题整改,开展督促指导。市指挥部整改推进现场工作组和现场监督检查组,常驻灾区开展工作,对重建进度进行常态化、全天候督查,督促各受灾县区抓好问题整改及工作落实。采取铁的措施、铁的纪律确保责任落实;采取签订包保责任书,交纳包保责任风险金等方式,加大压力传导,督促责任落实;确保干部全身心投入恢复重建。

截至昨日,昭通市重建民房竣工68653户,竣工率99.46%,155924户修缮加固任务全部完成。

昨日,会泽县地震灾区到处喜气洋洋。在地震发生后1年多的今天,一幢幢安全漂亮的新居拔地而起,新生活在新的家园中展开。

自恢复重建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会泽县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狠抓落实。走进会泽县从纸厂乡江边村新发村民小组集中安置点,小路沟村河坎村安置点,矿山镇老坪子村勺多新村集中安置点,迤车镇迤北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一幢幢依山而建的新居成为一道美丽的山村风景。

会泽县民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住房修缮加固总任务数21936户,目前已全面完成。其中:农村民房修缮加固21130户已全部结束并通过县级验收,抽验合格率达100%;城镇居民住房修缮加固806户已全部竣工,进入检查验收阶段。会泽县民房拆除重建总户数为11839户,已全部开工,竣工11542户。

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会泽县民政局下发救灾大米91吨、棉被6900床到各乡(镇)街道,用于敬老院五保人员口粮及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针对住板房的学生,学校采购适合的供暖设备供学生使用,24小时供应开水,彻底检查学校教室的门窗是否完好,能否正常开关,对玻璃有缺损的教室、宿舍、办公室及时修理,对特别贫困的学生筹集资金发放御寒衣服、被褥,保障温暖过冬。

会泽县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质量合格。

记者昨日从普洱市地震恢复重建办公室了解到,景谷6.6级地震灾区普洱市民房恢复重建已全部完工,其中完成维修加固76090户,拆除重建22149户。

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中,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总要求,通过统筹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编制、统筹物资管理,优化便民服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机制、深化质量安全机制、细化包保责任机制,将恢复重建与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相结合,与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程相结合,与实施乡风文明传承工程相结合,与引导基层组织自我治理相结合,与实施社会和谐保障工程相结合,实现灾区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步入正轨。

民房恢复重建完工,使普洱市地震灾区民房抗震设防标准提高,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恢复重建的民房均不低于7度的抗震设防标准,灾区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提升。普洱市从培育高原特色农业、特色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方面入手,制定扶持政策,全力抓好灾区恢复生产工作,灾区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生产得到较快恢复。通过民房恢复重建,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认真落实“五级包保”工作责任制,“八包八保”工作队员驻村入户、蹲点指导,全面抓好民房恢复重建政策宣传、民房建设技术指导、协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及建材物资等协调服务工作。广大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冲锋在前,作表率、树标杆,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云南日报 记者 蔡侯友 沈迅 记者沈迅 摄 记者 李银发 通讯员 刘光信 记者 沈浩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