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昆明话都藏着一桩往事

19.12.2014  14:15

    可能很多昆明人都没想到,自己平常天天说的昆明话,古雅纯逊,有着古往今来各种典故,生活经验总结,甚至各民族语言融合的痕迹呢。

     菜海子

    经常有外地朋友打击说,你们云南人把一个个高原湖泊都叫成“”,真没见过大世面。其实他们不知道,在元朝的时候,蒙古族大量进入昆明,蒙古人把面积较大的水面叫做“海子”,如今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所以昆明的滇池也被称为“海子”、翠湖最早名字也叫“菜海子”。云南很多高原湖泊边上都有“望海楼”,望的就是湖。

     哭咪拉苏

    昆明话里甚至有一些古老的外语,比如说一些昆明人把钱叫做“得啷”,这是古波斯语里对钱币的称呼。是西域民族进入云南带来的语言。本土少数民族语言进入昆明汉语方言的就更多了,昆明人把吃的肉叫做“嘎嘎”,形容人流泪“哭咪拉苏”、说废话说个不停叫“呜噜摆徕”,形容只一小点的“麻萨点”,民族融合的语言痕迹就留到了今天。

    卖马

    昆明人把出卖别人叫做“卖马”,这里面有段典故:宋代司马光家里有一匹看上去很不错的马,但有暗疾,跑上一段时间就会倒地不起。司马光让仆人牵去卖掉。仆人隐瞒了马的毛病买了个好价钱。司马光知道后亲自向买主赔了钱,说明了原因。后来这个典故的意思变成了出卖别人隐私,“卖马贼”被昆明人所痛恨,这是司马光也料所不及的。

     抖草

    以前,昆明穷人多,夏天太阳大的时候,家家都会把被褥拿出来晒。富人家当然是棉絮锦被,但穷人家大部分只能在木板床上垫床草垫,就晒草垫子吧。晒被褥的时候,大家都要拍打一下,草垫子拿在手里抖抖就行。从此,“抖草”就成了昆明话里讽刺人拿着没有价值的东西还要炫耀的代名词,例句:“你这水平写文章,完全是抖草!

    差芡

    形容谁做事水平不高,昆明话形容为“差芡”,这和吃有关系,以前厨师做菜,要由芡粉来勾芡,使菜美味可口。遇到手艺不高的厨师,菜的味道就差点,由此就有了“差芡”这个词。

     螬奈

    螬奈,是昆明人形容肮脏的词,现在也说哪个人人品有问题。其实,“螬奈”最早所指。是厕所里的蛆,在粪水里蠕动的样子……打住,不能说下去了。幸而现在的昆明人已经不大知道这个来历,不然,那家餐厅被人说是“螬奈”,那还有活路吗?

     孔雀

    孔雀到求偶期会开屏,但是昆明动物园里的动孔雀,被训练后时时开屏,不一定能得到配偶。由此,昆明话里的“老孔雀”被指为自作多情的人。还有一位中药“甘草”,用在什么药里都可以,昆明话认为它随处都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孔雀站在(干)甘草上”,就是自作多情到了极点。所以啊,外地朋友到云南可不要上当,别以为人家说你是“老孔雀”是在夸你啊。

     尖刚

    80年代初期昆明流行台球,夸奖打得好的多说“这一杆打得奸,奸杆啊!”后因昆明人前后鼻音不分,也说“尖刚”,形容厉害、特别的东西。

    昆明话到了现在,一直都是活的语言,新词也层出不穷,历久弥新,散发着历史的清香。(昆明信息港综合网络)

扫码关注昆明信息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