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写给不识字母亲写300封家书 每月1封坚持21年

06.01.2015  22:47

    小时候,他的幸福就是牵着母亲的衣襟 而现在,母亲的幸福就是捏着他的信角

    写给不识字母亲的300封家书

    每月至少一封,他已写了21年;相隔千里,见字如面

    明媚的阳光下,79岁的刘何氏坐在房前,眯着眼睛看着前方,脸上是满满的幸福。52岁的邻居老张站在她身边,大声给她念着儿子寄来的家信,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着。

    虽然老张尽可能大声读着,但刘何氏已不能完全听清信的内容。她紧紧捏着信封,清楚地记得这是儿子寄回的第300封家书……

    这样读信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湖北省黄冈市一个小村庄的一户农家。

    在遥远的黑龙江省大庆市,每月20日前后,市直机关的刘航都会将一封家书投进邮筒,寄往黄冈市的家中,每月至少一封,21年不曾间断。

     儿时扯长了母亲的衣襟

    一沓泛黄的信纸上面印着“大庆宾馆”四个字。刘航说,这信纸已经有20年了。

    刘航出生在江南水乡,父亲在渔场工作,母亲是家属工,他有5个姐姐。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是全家的宝贝疙瘩。

    刘航3岁那年,家中发生不幸,父亲因工殉职,扔下了母亲和6个孩子。临终前,父亲嘱咐母亲:“一定要供儿子念书。”母亲含泪点了点头。一个女人带着6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擦干了眼泪,开始种棉花、养猪、做零工……

    姐姐们已经可以帮下手,可小刘航还在懵懂之中。没有了父亲,他对母亲更加依赖,不管母亲去哪,他都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襟。久了,母亲的衣襟被他扯偏了,右边总是比左边长出一块。19岁那年,刘航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不识字的母亲捧着录取通知书,高兴得掉下了眼泪。

    当天母亲去给父亲上了坟。她流着泪说:“老刘,你交待的事情,我做到了。”离家前夜,母亲拿出一个手绢,里面包着400元钱。母亲告诉他,这是父亲的抚恤金。这么多年,不管生活多么困难,母亲都没有动过一分,就是为了留给他做上大学的学费。

     那年家信夹着蛤蜊油

    说起给母亲的第一封信,刘航笑着说,那封信里还夹了点东西,是东北那些年冬天女生最常用的“化妆品”。

    为了养家和给刘航攒学费,母亲每年都要养两头猪,春天卖一头,秋天卖一头。那时候养猪没有饲料,只能出去采野大麦。采猪菜要用手撸,因为怕伤手,别人都会戴上手套,可是母亲舍不得买手套,就光着手干活,一撸就是6年。每到冬天,手就会裂开一道道口子,钻心地疼。

    来到哈尔滨后,刘航发现,东北有一种叫蛤蜊油的护手霜,很多人用它治手裂,刘航就买了一盒,想寄给母亲。可是,单独寄东西还要另花钱,于是,刘航灵机一动,把蛤蜊油涂在塑料膜上,再对折,做成饼状,装在信封里一起寄给母亲。

    “寄了那封信后,我特别开心,心里想着到晚上我妈的手就不会那么疼了。”刘航说,那时候,他开始在哈尔滨做家教、打零工,尽量贴补家用,减轻母亲的负担。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