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看似虎 齐心协力终可伏—殡葬改革工作考察纪实

15.03.2016  21:23

  一个国土面积只有4223平方公里,辖6乡6镇,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5.8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98%的人口居住在山区,自2014年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以来,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殡葬改革工作实现了三个100%,即全县范围内火化区划定实现100%、尸体火化实现100%、骨灰安葬公墓实现100%,它就是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在省民政厅的推荐下,我县及时组成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段会英为组长,民政、财政、残联等为成员的考察小组,于2月27日至28日到殡葬改革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新平县进行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通过听、看、问的方式认真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总结,找出差距。在改革前,该县乱埋乱葬、建大墓豪华墓、建活人墓、盲目攀比等现象十分突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坟山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了,新平县委政府下决心推行殡葬改革,从源头进行治理,一步到位,总结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前提。书记县长多次主持召开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宣传殡葬改革,安排殡葬改革工作,并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表态发言,从自身做起,拆除直系亲属的活人墓;二是狠抓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基础。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了1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招商引资建成1个经营性公墓,总规划占地面积2321亩(农村公益性公墓占地2265亩,经营性公墓占地56亩),共投入资金7880万元(农村公益性公墓投入5880万元,经营性公墓投入2000万元)。整治县城面山活人墓,在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了大坝山、大野坪、老乌山、公鸡坡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基本遏制了散埋乱葬现象。投入11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2亩、总建筑面积2317.8平方米的新平县殡仪馆。殡葬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全面推行殡葬改革,仅2014年就火化了400多具尸体,2015年增加到700多具尸体。三是部门配合,各司其职是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关键。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了部门之间的强强合作,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民政局主要负责殡葬改革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好公墓建设、殡仪馆的建设工作;国土局主要负责殡葬用地的征收、报批、管理,对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坟石加工厂进行清理;县住建局主要是整治市容市貌,查处县城范围内的丧葬陋习;林业部门负责林地的公墓建设相关报批手续;县纪委监察局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依法查处等等,各部门的职责职能一旦确定,相互配合,不得推诿扯皮,对不履职或者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启动处罚程序,严肃进行查处。四是国家公职人员及党员干部带头是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排头兵。古人说,干部能过河,群众能过江,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带头示范,殡葬改革这场大战就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化进公墓、带头做好自己亲属的思想政治工作、带头破除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五是积极实施惠民殡葬是助推殡葬改革工作的抓手。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各级财政共同负担,不足部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人民群众不出一分钱。落实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和补贴措施,对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实行火化全减免政策,并赠送价值300元的骨灰盒一个,逐步把惠民政策向低收入群体覆盖。国家公职人员死亡后,必须进入经营性公墓进行安葬,收费标准发改局批复的收费标准执行,其他人员安葬到农村公益性公墓,一律按照1200元的标准支付墓碑墓架款。考察结束后,由段副县长主持召开了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新平县殡葬改革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县推行殡葬改革工作比新平县早,但是现在与他们的差距较大,究其原因是殡葬基础设施薄弱、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执法力度软弱、干部职工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所以我县要及时补足短板,迎难而上,负重图强,为了子孙后代的百年发展大计,一定做到跨越式发展。

施甸县民政局 李朝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