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州禄丰县和平镇文化惠民工程润乡野

27.07.2015  10:02

2014年以来,云南楚雄州禄丰县和平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以“文化惠民”为载体,突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目标,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全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夯实基础,搭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 和平镇充分整合扶贫整村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少数民族散杂居、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移民新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工程,先后实施了和平村委会清水河和庄田、张家村村委会母子沟、大白石岩村委会大荒田和胖子田、小厂村委会小厂、尖山和摆衣龙潭、平掌村委会马鞍山、上新庄和大麦地、杨梅山村委会杨梅山、大路溪村委会复元村移民新村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相继完成13个村民小组文体活动场所,建成沙朗村委会和邓家湾村委会邓湾村小组2块“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工程”篮球场,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文体活动基础。镇党委、政府结合集镇居民喜爱农村文化活动的实际,投资100.60万元,完成集镇景观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建成露天舞台1个,标准篮球场1块,安装太阳能路灯6盏,安装体育健身路径1套,支砌档墙110m3,绿化面积2429㎡,为广大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观赏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改善了集镇人居环境,增强了公共文化功能。同时,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了大白石岩村委会大荒田村灯光篮球场地和小厂村委会小厂一二组文体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和平村委会小德庄文化活动场所、大白石岩石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和平村委会土厂村篮球场、大德村委会松林庵篮球场和大厂村委会麻柯篮球场等16个文化设施储备项目。

—— 创新思维,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实现新突破。一是 以组建老年大学和平镇分校为载体,以镇综合文化站和集镇文化广场为平台,结合老年人喜欢吹、拉、弹、唱和跳广场舞蹈的实际,招收机关、学校、企业的退休职工、干部家属和集镇的老年人朋友共18名,作为老年大学和平镇分校的第一批学员,聘请精通音律的退休职工作为辅导教师,常年开设音乐舞蹈教学班1个,实现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目标。 二是 搭建集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目前,以集镇文化为辐射范围,累计组建集镇文艺队6支,其中:和平小学文艺队2支、和平街苗族文艺队1支、民间花灯歌舞表演队1支、现代舞蹈队1支、左脚舞蹈队1支。每天傍晚,集镇文化小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和平街的妇女群众和附近农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欢快地跳着自编自演的现代舞和彝族左脚舞,尽管她们的动作并不太协调,舞姿也不算太优美,但大家都跳得很带劲;小孩子也高兴地跑来跑去,时不时跟上扭一扭,很是热闹。

—— 精心指导,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再创新辉煌。 长期以来,和平镇少数民族特色体育和机关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延续原大路溪乡成立和平镇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1届职工运动会和3届书画摄影作品展;和平镇曾2次蝉联“云南省体育特色先进乡镇”的殊荣,镇文化站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健身指导站、楚雄州示范性文化站、云南省一级文化站、国家一级文化站。为推动全镇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和友谊,镇文化站 一是 积极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打牢基础。 二是 春节期间成功举办了为期5天的和平镇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女子篮球、团体拔河、男女三人四足趣味运动、100米田径、乒乓球、象棋、扑克双扣等,镇属7个机关党支部的122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相应的运动项目比赛。 三是 指导、帮助张家村村委会弯枝凹村民小组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体活动。 四是 指导小厂村委会摆衣龙潭村民小组办好新农村建设庆功典礼活动。 五是 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期间,积极配合妇联、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开展系列庆祝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 中秋节”期间指导大白石岩村委会胖子田、希石坡村举办了五台山仙人脚印景点第十届传统斗牛会。 七是 指导、帮助九头山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大白菜文化节,擦亮九头山大白菜“文化名片”。 八是 组织摆衣龙潭村文艺队参加了禄丰县第二届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篮球比赛开幕式文艺演出。 九是 指导、帮助弯枝凹村民小组举办了首届苗族花山节暨传统斗牛会。 十是 指导杨梅山村民小组于2月21日至22日成功承办了禄丰县2015年苗文培训暨爱民助学联谊活动,省民语委的张进忠、王永华老师和州苗学会的张文学老师到现场作了苗文培训,全省的苗族青年公益团体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苗族观众,就孩子学习、外出务工、看病就医、法律维权等作了面对面的咨询和解答,同时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为20多名苗族小学生发放了助学新书包。 十一是 抓好农村业余文艺队的组建及活动。今年年初以来,镇内 29支业余文艺队累计为农村新春佳节、讨亲嫁娶、节日节庆等上演节目105场次,服务观众累计达14470人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 强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常态。 镇文化站认真制定实施“文化乐民”提质计划、“文化育民”培训计划和“文化富民”帮扶计划,真正达到“文化惠民”的目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60小时,各功能展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为全镇广大群众学习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搭建了平台。同时,镇、村文化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全镇11个农家书屋累计藏书21206册,其中镇文化站藏书7706册,其余9个农家书屋藏书均达1500册以上;每个农家书屋服务站点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累计办理图书借阅610人次1215册,接待农民群众阅览书报刊2220多人次,为一大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学用科技致富和了解市场需求信息送去了“及时雨”。年初以来,镇“农文网培”学校和各村委会分校累计开展经济林果种植与营销、电脑知识、法律法规、农村文艺、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农村适用技术、焊接技术等相关培训26期120余场次,服务群众5670余人次,培养了像张志财、潘志斌、冯学龙、张玉学等一大批蔬菜、经济林果、烤烟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给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认真抓好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工作。目前,全镇累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安装2355套,累计完成“户户通”设备安装1460套,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镇文化站紧密配合县农村数字电影队,完成13个村委会数字电影放映78场次,服务观众741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