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侧记

18.07.2015  11:31

精准扶贫架设“致富桥

——楚雄州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侧记

 

作为我省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桥梁”,全州10县市有8个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县。这里水资源少、耕地总量少,山区面积多、自然灾害多,这“两少两多”成了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扶贫攻坚形势逼人。而对于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楚雄而言,将如何打破瓶颈,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走向小康呢?

楚雄州副州长任锦云表示,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斗中,我们的作战方案已制定好,脱贫致富的号角已吹响,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双推进

党建扶贫双丰收

农村富不富,关键还看党支部。”任锦云表示,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楚雄探索出一条适合彝乡发展、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群众意愿的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的路子,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作为全省第一批56个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乡镇之一,莲池乡以“抓党建、强基础、培产业、提素质、促和谐”为发展思路,找准“扶贫工程建设与活动场所建设、产业发展布局与党组织设置、扶贫科技培训与党员素质提升、扶贫产业建设与壮大集体经济”四个结合点,有效整合党建工作力量、扶贫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使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互为促动,实现了党组织与贫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双赢双推进,并形成扶贫和党建双推进的“莲池模式”。

扶贫攻坚不仅要盖房子,建村子,更重要的是强班子,换脑子,找路子。在党建方面,莲池乡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明确了“书记队伍、支部堡垒、素质提升、阵地延伸、产业示范、集体经济、城乡联动、优质服务、先锋引领、党内民主”十项基层党建工程;在扶贫工作中,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科技培训、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6大项目。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行先试为群众做出示范,牵头成立产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和产、供、销等服务,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在刘平等4名党员的带动下,莲池乡玉米冲小组大力发展小枣产业,成为永仁及周边县市闻名的小枣专业村和小枣交易市场,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913元。

通过实施“双推进”,莲池乡  “强了组织富了百姓”,实现了村组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平台、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6个全覆盖。201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72元,比2012年增加了2019元、增长42%,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6014人减少到2014年的698人,减少了88%。

换穷业

精准发力兴产业

扶贫开发工作是否有成效,归根到底要落脚到贫困地区农民的粮袋子满起来、钱袋子鼓起来、房子宽敞明亮起来。

而多年的扶贫开发,特别是产业扶贫的工作,项目、资金投入不少,但效果始终不佳。“思想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楚雄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罗文慧介绍,“十二五”以来,楚雄州把“换穷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按照“县有主导产业、乡有增收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全州10县市绿色优势产业竞相发展。

在楚中高寒冷凉地区和楚南哀牢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种植核桃、冬桃、茶叶、中草药、葡萄、生态牛猪羊养殖为产业扶贫重点;在楚北金沙江低热河谷地区,则以葡萄、花椒、芒果、小枣等热区经济林果,冬早蔬菜、畜牧业养殖为重点规划发展;在坝区,产业扶持主要以烤烟、蔬菜、稻田养鱼、水产养殖、猪牛羊鸡养殖为重点规划发展。

扶贫如看中医,把准脉,下对药,就能除病根。”如今在彝州大地上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核桃之乡、花椒之乡、蚕桑之乡、萝卜之乡、洋芋之乡、魔芋之乡、黑山羊之乡”。传统的农田园林化、农业一元化正转向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县有骨干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局面,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使广大贫困山村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钱袋子鼓了起来,呈现发展活力。

楚雄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任锦云表示,楚雄州倒排工期,迅速行动,有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建档立卡的25.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