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搭载芳香植物种子返回展示仪式”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

29.12.2016  05:18

云南网讯(记者 耿颖)“由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捐赠的6种芳香植物种子,跟随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在离地393公里的轨道高度成功完成中期在轨驻留后,顺利返回……”12月28日上午,“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搭载芳香植物种子返回迎接及展示仪式”在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内举行,这也是全球首次顺利实现了芳香植物种子的航天中期在轨搭载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展示仪式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生物集团总工程师赵辉向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北京香文化促进会移交了航天搭载的6种芳香植物种子:檀香、东紫苏、四方蒿、紫苏、香叶天竺葵和獐牙菜。北京香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刘增福现场宣读了由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

中华香文化源远流长,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近40万米的高空环绕地球1000多圈后,芳香植物种子成功返回,其挖掘整理、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也将为中华香文化史添加更加丰富的内涵。据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院长陈鲁雁说:“香文化一直是丝路文化带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融、传承创新的重要文化力量,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构成和独特创造,”此次,芳香植物种子跟随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在离地393公里的轨道高度成功完成中期在轨驻留,“学校能够实际参与创新空间科学与运用研究,共筑航天梦,感到非常自豪。为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好香文化挖掘整理、科学研究工作,做好高层次香文化人才培养工作。

据了解,云南民族大学在2015年3月开始集聚本校宗教学、历史学、医药学等相关博士人才,组建香文化研究团队。2016年10月,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成为了我国高校首个专门从事中华香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当月,该研究院与北京香文化促进会成功举办“首届中华民族香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第一辑《中华香文化研究通讯》。

近期,该校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香文化促进会会采取专人负责、专项投入等方式,利用科研平台的支持措施,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完成《中华香文化大典》研究和编纂任务。随后,还会完成芳香植物精油提取国家标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药用芳香资源研究等具体的科研工作,以实际行动推进香文化的研究发展,打造好民族香文化学术平台。

当天,北京香文化促进会还将此次航天搭载的仿真藏品捐赠给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其中包括:马国庆的“中华香祖师神农”画像和两张立体拓图——“香佑中华”香祖师炉与“香祖神农式凤皇巢古琴”、书法家赵宜阳的“香祖神农颂”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