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沧市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系列报道之一植物检疫

11.09.2015  00:14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农产品贸易的一项措施。目前我国的植物检疫机构分为国内植物检疫和口岸植物检疫两个部分,国内植物检疫工作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按照农业和林业职责分工分别主管,各级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按照农、林业检疫分工具体负责。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全国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农业部于2009年6月发布公告第1216号,明确《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具体如下:

  一、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共29种)

  1.昆虫(9种):菜豆象、蜜柑大实蝇、四纹豆象、苹果蠹蛾、葡萄根瘤蚜、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红火蚁

  2.线虫(2种):腐烂茎线虫、香蕉穿孔线虫  

  3.细菌(6种):瓜类果斑病菌、柑桔黄龙病菌、番茄溃疡病菌、十字花科黑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4.真菌(6种):黄瓜黑星病菌、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菌4号小种、玉蜀黍霜指霉菌、大豆疫霉病菌、内生集壶菌、苜蓿黄萎病菌      

  5.病毒(3种):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6.杂草(3种):毒麦、列当属、假高粱 

  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

  1.稻、麦、玉米、高粱、豆类、薯类等作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2.棉、麻、烟、茶、桑、花生、向日葵、芝麻、油菜、甘蔗、甜菜等作物的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3.西瓜、甜瓜、香瓜、哈密瓜、葡萄、苹果、梨、桃、李、杏、梅、沙果、山楂、柿、柑、橘、橙、柚、猕猴桃、柠檬、荔枝、枇杷、龙眼、香蕉、菠萝、芒果、咖啡、可可、腰果、番石榴、胡椒等作物的种子、苗木、接穗、砧木、试管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4.花卉的种子、种苗、球茎、鳞茎等繁殖材料及切花、盆景花卉;

  5.蔬菜作物的种子、种苗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蔬菜产品;

  6.中药材种苗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中药材产品;

  7.牧草、草坪草、绿肥的种子种苗及食用菌的种子、细胞繁殖体和来源于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的上述植物产品;

  8.麦麸、麦秆、稻草、芦苇等可能受检疫性有害生物污染的植物产品及包装材料。

  由于对外交流增强、种植模式转变等原因,我市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以2014年最为严重。目前全市已经鉴定确认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共有5种,发生危害情况各不相同。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推广“两杂”调种时传入,主要分布在早中稻种植区,常以水稻白叶枯病混合发生,危害情况与气象条件相关。2014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60万亩,细条病发生面积为4.39万亩。

  2.香蕉枯萎病:2010年孟定出现疑似病株,2011年送检确认。由于初始病区位于水源上游,防控难度大,以至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原病区已经改种,新建蕉园向更高海拔转移。2014年全市香蕉种植面积约10万亩,发生面积为3.35万亩, 

  3.扶桑棉粉蚧:2014年在镇康县南伞镇城区绿化带发现并送检确认,此后组织疫情普查,镇康县的发生面积为500亩,其他县(区)未发现。2015年3月市植保植检站在镇康县选择咖啡病虫害监测点时,首次发现扶桑棉粉蚧为害咖啡,面积为50亩。

  4.红火蚁:2014年在临沧师专校园绿化带内发现并送检确认,此后相继在凤庆、云县、双江、沧源发现,发生地点均在绿化带内,同年对调查发现的蚁穴全部采用两段法进行防控。2015年监测过程中在临翔、云县、沧源又发现新的疫情点,2014年疫情报表统计,全市红火蚁发生面积为808亩。

  5.柑橘黄龙病:2013年疫情调查首次在耿马华侨管理区发现疑似病株,并先后三次取样送检,2014年6月经云南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检测确认。此后组织疫情普查,相继在云县、双江、沧源发现(均送检确认),2015年4月疫情调查过程中又在临翔区发现疑似病株。目前临沧柑橘种植面积约2万亩左右,集中在耿马、云县、双江三县,柑橘黄龙病发生面积达3460亩。

  此外我市还有部分外来或难以防控的有害生物不属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如芒果象甲、薇甘菊、非洲大蜗牛、菟丝子等,同样会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