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绽放 梦想已启航—普洱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展现新气象

13.06.2017  00:37

———普洱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展现新气象


3月16日,罗强带着他自己研发的“三色芬芳”普洱茶参加了云南省普洱市茶节,香甜、淳朴的味道吸引了众多茶叶爱好者的关注。

  “我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将普洱茶最纯粹的味道、最传统的制法传承下来, 并向全世界推广。”2013年,大学毕业的罗强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旅。几年间,他建立起自己的创业团队,创办了普洱茶品牌“达维斯帕”,成立了普洱茶庄园。

如今,在普洱有很多像罗强一样的创业大学生,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和蓬勃的朝气,他们为普洱的发展带来新活力、新气象。”普洱市人社局局长马永说。

  不忘最初的梦想不负最好的时光

  罗强生长在拥有 “拉祜族村寨”之称的普洱市澜沧县发展河乡。从小闻着普洱茶香长大的罗强,对普洱茶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罗强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返回村里开始了创业旅程。

2014年7月,缺少资金的罗强获得了人社部门的帮扶,得到了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创业真的很难、很苦,困难比想象中的多,问题比想象中的大。”罗强说。2015年,由于市场不景气,茶叶滞销,茶庄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为了准确了解市场需求,罗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北京、上海、安徽、四川等地的商户,详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种高品质茶、颂民族文化的创业目标。

  寻找合作伙伴、筹集创业资金、说服农户种植、开拓销售市场,这一切,罗强都亲历亲为。

  罗强说,多年来,普洱茶树的种植呈现 “台地化”状况,即规模化、大量使用化肥密集型种植,导致茶叶的品质大幅下降,这不仅对饮茶人是一种损失,对传承千百年的茶文化更是一种伤害。

  致力于种植绿色、自然、健康普洱茶的罗强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伙伴一起开始了创业奔跑。2015年4月22日,普洱市发展河乡第一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2016年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2017年普洱茶庄园成立。

  “之所以将我们创办的普洱茶品牌称之为 ‘达维斯帕’,是因为这在拉祜族语言中的寓意是‘一片天然纯净的茶树叶’,我们要用最自然的土壤、空气、风、云、雾、草、石头、雨水孕育出苍翠挺拔的茶树。”罗强说。

  “普洱茶就像一个载体,将中国最悠久、传统、淳朴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带到全世界!”罗强说,创业的过程艰辛却充实,只愿不忘最初的梦想,不负最好的时光。

  迈出逐梦的脚步致敬无悔的青春

  个子娇小、笑容甜美的吴妍莹如今已经是普洱市宁洱镇太达村的致富带头人。

2012年,吴妍莹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太达村的大学生村官。干劲十足的吴妍莹在村里工作几个月后,发现创业机遇。

  “我们村里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好,土特产很多,但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这些美味的特色产品未曾走出过村庄。”优质的土特产品、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愿望让吴妍莹下定决心开始创业。

2013年,吴妍莹获得就业部门1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创办了太达村土特产电商销售平台。通过网络销售,太达村的土鸡蛋、土鸡、咖啡等一大批产品终于从大山被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太达村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很多人连续多年没有回过家乡,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吴妍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归乡,吴妍莹将网络销售与线下经营相结合,先后为20多名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而村民的脱贫致富始终让吴妍莹牵挂。由于处于贫困山区,很多村民找不到更好的脱贫路子。

  在和村两委仔细商量后,2016年吴妍莹开始探索 “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电商”模式,在农户家里建立基地,免费给他们提供鸡苗,帮助他们实现科学养殖,并确保农户的最终销售收入。如今已有50户村民加入了吴妍莹的创业中来。

  “像吴妍莹这样的大学生是我们基层发展的希望,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敢拼敢闯,新农村的建设有了这些大学生的参与,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老支书郭炳光说。

  孕育文化的土壤传承民族的希望

2017年前四个月,岳松和团队创作的普洱绝版版画的销售实现了“开门红”。

  “这对整个创业团队都是很大的鼓励,证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对的。”岳松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2015年底,他和几名大学生一起创办了河图艺术坊,旨在传承绝版版画等普洱传统艺术形式。

  “普洱绝版版画艺术性高,技术独特,通过刻画的内容,展现了普洱人民群众生活的点滴,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精华。”岳松说,由于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年轻人中了解、学习版画的人并不多。

  岳松和团队在创业伊始,就将版画、茶道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目标。从艺术坊场址的选择到内部装修的设计,从文化内容的确定到传播方式的甄选,岳松和伙伴们都亲自上阵。

  “我们希望将艺术坊打造成兼具艺术和亲民的平台,既能给专业的艺术人才提供成长和展示的空间,也能有助于实现大众化的艺术体验。”岳松说,目前在艺术坊中除了专业的版画、绘画、茶道等授课,还有布艺、手工、书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验项目。

  “我们希望尽全力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努力将艺术坊打造成普洱市独特的城市名片!”对于未来,岳松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