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道德模范梁达松:用余生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

11.02.2016  11:19

梁达松(右)和老伴。

时间好快,转眼又是一年。再次见到梁达松,依旧精神矍铄,身体也比以前更硬朗,丝毫看不出是一位正与癌症病魔斗争的耄耋老人。

这么一把年纪了,我要增加物质财富已无能为力,但在增加精神财富方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交谈间,这位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五届省级道德模范梁达松最惦记、也最放不下的还是他搞了一辈子的教育,“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病情不再复发,用余生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孩子。

笑对病魔不低头

1993年退休后,为永仁县教育操劳辛苦了几十年的梁达松仍然闲不下来,积极争取资金为麻栗树村委会子腊门村民小组修筑硬化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多次解囊资助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就学,并且还在汶川地震、永仁一中60周年校庆等时候主动捐款。

直到2007年,梁达松被二女儿梁丽敏接回广州,才回到阔别了大半辈子的家乡广东。但永仁的一草一木和这里的孩子们让他时时牵挂。

自此开始,本应安享天伦之乐的梁老成了“候鸟”,每年在滇粤两个家乡之间往返,生活紧凑而充实。

这样的节奏持续到去年被打破,突然袭来的病魔,一下打乱了老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我是去年被查出来得了膀胱癌,大夫当即就要求住院治疗。”回忆这段日子时,梁达松的语气平静而淡然,眼神里透着一股坚毅,“要说一点不着急是假的,但我当时更担心的是还能不能再把手上奖学金的事情做完。

为了却有生之年的愿望,梁达松选择了勇敢和坚强。

痛苦的治疗开始了,手术、化疗、放疗的折磨加上心理上的煎熬,别说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即便放在青壮年身上也很难承受。

现在体重也增加了,你看我是不是精神多了?”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好转,梁达松的心情也重新开朗起来。

放不下的是孩子

虽然退休了,但我还要为永仁的教育事业继续作奉献。”为兑现退休时的这句承诺,梁达松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1.2万元退休金,设立“凤凰奖学金”,奖励自己任教多年的永仁一中的优秀毕业生。

当年,家住宜就镇潘古里村委会大石门组的19岁女生张宁珊,以文科588分的好成绩考取云南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拿到这一奖学金的孩子。“这是对我学习的激励和肯定,将一辈子激励我的人生,非常感谢梁老师所做的一切。”女孩动情地说。今年春节,她回家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问候梁老。

我创办此奖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奋发进取,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考取更好的大学,将来成为优秀人才报效祖国。”梁达松说。

为让更多优秀贫困学生受助,3年来他四处奔走倡议社会人士捐款。在梁达松的善心义行感染影响下,亲友们纷纷解囊相助,一起投身到奖学金的推动建设工作中来。

奖学金现在已经募集到90多万元,颁了3次奖,奖励和帮助了39位优秀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梁达松欣慰地说:“既鼓舞帮助了学生,也传递了爱心善行的理念,这才是这个奖学金的最大意义所在。

与时间赛跑的人

我在绝症面前不会绝望,会坚持把‘凤凰奖学金’的事做好!”这是梁达松在去年住院治疗期间,对前去探视的永仁县主要领导说的。只要是关乎教育和孩子的问题,老爷子总是言出必行,毫不含糊。

步入新年后,随着病情的逐步稳定好转,梁达松也开始越来越忙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3件事上:一是准备《凤凰奖学通讯》的创刊事宜;二是请人开发奖学金的手机APP;三是落实奖学金的网络及支付宝付款问题,以方便爱心人士捐款。

梁达松介绍,《凤凰奖学通讯》计划一年一期,主要向社会公开奖学金账目信息,并邀请捐款人和受捐人展开交流,“至于手机APP和支付宝,就是想借助网络的力量,方便捐款人捐款,更快速广泛地传播信息,扩大奖学金的影响力。”他满怀憧憬地说:“这几件事是相互关联的,对奖学金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已经给了我很多荣誉,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病情不再复发,能用余生这点精力把奖学金的事情做好,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孩子。”梁达松说。

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