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届机器人嘉年华升级 重磅推出系列新机器人

30.07.2016  20:09

标准的四驱车赛道    都市时报记者 郎晓伟

轻轻抚摸智能电动恐龙,它就会做出相应回应

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

骑上“机器马”之前,教练先指导小朋友练习击球技巧

   “太厉害了,机器人还会画画!”云南首届机器人嘉年华暨青少年科技夏令营自开幕以来,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探索机器人的奥秘。昨日,主办方对机器人嘉年华进行升级布置,重磅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机器人。

   除了原有的机器人外,刚刚入驻机器人嘉年华的昆明昌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机器人马球、机器人赛车、绘画机器人、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和坦克机器人等,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机器人热”。

   ”着机器人打马球 让贵族运动平民化

   走进展厅的正门,你会发现场馆里的摆设变了样子:大厅里铺设了一片人工草坪,这是机器人马球的展示场地。草坪上,近十台平衡车排成一列,两端设置了球门,活像是一个缩小了的比赛场地。

   昆明昌海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张红波介绍,机器人马球是国家体育总局新兴推广的一项科技体育运动。作为机器人科技运动的主打项目,机器人马球因为灵活轻便,且不需要对马匹进行养护,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更是放开了对场地的限制,近年已风靡全国。

   张红波说,马球在古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机器人马球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不需要骑马,而是双脚踩在一个高约60厘米灵活移动的“平衡机器人”上,手持马术球杆击球。虽然“”的是机器人,但考验的同样是队员们的击球、守球、运球能力,而且需要团队配合默契,是一项魅力十足的智能化竞技类体育运动。

   绘画机器人 还能激光打印图案

   在展馆的一角,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机器人在进行绘画展示。一支笔,一张A4纸,几分钟后,一张精美的图片便呈现在眼前。

   “这是平面绘画机器人,它高约10厘米,是由长短不一的铝合金材料和电子元件组装而成。”张红波说,只需要在电脑中输入程序,换上任意颜色的笔,点击就能画出市民喜欢的图片。现场,机器人还秀了一把书法水平。平面绘画机器人还能在塑料板上用激光打印图案。

   除了在平面上绘画,一种比平面绘画机器人相对更小巧的立体绘画机器人还能在鸡蛋、乒乓球等有弧度的物体上打印图案,可以用于制作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但不具备激光打印的功能。

   “想要搭建这种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基本的结构搭建。”张红波说,在搭建的过程中,小朋友能学到很多物理、化学和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小朋友独立解决问题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绘画机器人外,这里还展示着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和坦克机器人等。别看排爆机器人个子不大,却十分灵敏,目前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排爆机器人的前端有一个夹子,装有金属探测器,可以夹起东西。操作者只要用手机远程遥控,就能指挥排爆机器人拆除炸弹,从而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提高排爆效率。

   还有用于侦察敌情的侦察机器人和坦克机器人,只要在手机WIFI范围之内,所有情况都难逃它的法眼——坦克机器人的前面装有红外线感应仪,可以感应到前面敌人的情况。

   宠物机器人 电子恐龙会与主人互动

   在家居机器人的区域,展示着扫地机、安防机、洗碗机、面条机等。张红波说,这些家居机器人有不同分工,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将人们从家务琐事中解放出来,打扫也会比人工更细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展示桌上,一只造型可爱的小恐龙尤其引人注目,它可不是摆设喔。据悉,这只小恐龙是电子宠物,也属于家居机器人范畴。虽然是机器人,但小恐龙却没有冰冷的触感,反而像普通宠物一样,能跟人类有互动。

   随着主人的培养时间增长,小恐龙的“智力”也会逐步提高,轻轻抚摸它后,小恐龙就会做出相应回应。培养的时间越长,小恐龙的动作越多,可以自己行走,还会“”主人。

   “小恐龙的两只眼睛是摄像头,鼻子是它的感应设备。”张红波说,小恐龙的两只眼睛会观察周围,所以才会识别主人。

   赛车手派对 想要玩赛车自己动脑动手拼接

   四驱车是很多人童年的陪伴,但机器人嘉年华上的四驱车却与众不同。还没有走进“赛车手派对”区,就能看到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零件——在这里,四驱车的重点已不是速度和力量,而是自己动脑动手拼接赛车。

   “赛车场的赛车都是根据真车缩小32倍的四驱车,但我们给小朋友提供的是赛车零配件,需要他们看着图纸自己拼装。”张红波说,这些零件中包含了四驱车需要的每一个零件,同时在其中也混杂了一些不相干的配件,需要小朋友识别,这也给组装四驱车的小朋友设置了一些障碍。

   张红波说,除了把赛车拼装好外,他们还要求小朋友把拼装好的赛车拆卸,把零件归位。拼装四驱车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小朋友拼装出赛车,就可以把它放在赛道上跑了。

   都市时报记者 李俊茜 实习生 杨博文 戚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