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善于解结

27.11.2014  11:35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为民服务站原来设在村委会办公楼四楼,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之后,村党总支部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放弃高额租金,将一楼每年租金1万多元的铺面收回,将其改造成为集便民服务站和综合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并推行贴心服务,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

      长期以来,曲硐村子里的汉族吃猪肉,要到7公里以外的县城去购买,极不方便,村党总支部为此主动与伊协、清真寺管委会和回族知名人士进行沟通协商,在农贸市场划定了一个专门从事猪肉交易的场所,方便了当地汉族群众,这在回族聚居区实属首例。

      上述事例是曲硐村党总支部服务群众善于解结的众多事例中的两例,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曲硐村党总支部坚持从“五服务”总体要求入手,以“8433”总体目标为着力点,推动党组织工作重心向服务转移、工作方式向服务转变,工作方法向“接地气”转变。

      曲硐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全村总人口7221人,回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村党总支部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当好各民族之间的润滑剂。一方面,立足村情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好伊斯兰教协会、老年人协会、核桃经营协会“三协”(本地人称“三根不老神经”)敢讲真话、信息广泛、公道权威等优势,准确把握社会维稳形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把各族同胞的事都当作村党总支部自己的事。如在回族文化园建设过程中,村党总支部在资金争取、工程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回族文化园建设;在日常红白喜事办理过程中,通过村组干部积极带头,各民族之间相互包容、尊重对方习俗,现在办理客事,无论是回族还是汉族,都统一办为回族席,汉族老人去世送上山,回族同胞也参与抬送。

      曲硐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保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村“三委”班子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推进曲硐特色小城镇保护与开发这一难得机遇,编制了以弘扬民族文化为重点的小狮山宗教片区、以挖掘历史文化为重点的古村落片区、以清真美食和核桃交易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服务片区、以温泉开发为重点的温泉旅游康体休闲片区、以商贸流通为重点的物流园区等五大片区的村庄规划,引领和推动曲硐发展。同时,村党总支部注重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巩固现有年收入5.6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村“三委”班子集思广益,经集体商议,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伊协、老协等有威望人士意见的方式,盘活了老温泉宾馆的资产,明确由村委会负责经营管理。村委会通过招商引资,以土地、温泉资源折资入股的方式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与开发商达成了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