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安门雁翅楼开24小时书店 曾是皇城最北端屏障

21.07.2015  12:34

    每一座古建,都是一段历史,装满了故事。如今,古建保护备受关注,但保护并不等于“尘封”。在安全的前提下,古建也可以“古为今用”,延续文脉。

    ——编 者

    7月20日晚,北京古城地标——地安门的遗址附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透射出温暖的光芒,吸引着来自京城各处的爱书人。夜渐深,人却不见少,门楣上高悬的“中国书店”牌匾,在灯光下依旧清晰。

    这里是景观复建的地安门雁翅楼,也是北京的又一家24小时营业书店。

    一座古建筑,从拆除到复建,跨越60年,记录下一座城市对历史古城风貌的态度变迁。一家新书店,从政府到企业,都投入巨大努力,尽显各界对公共阅读空间的关注和期许。雁翅楼的“归来”与“变身”,带来哪些启示?

    是“购书的店铺”,也是城市文化地标,古建筑成了新书店

    去年以来,在北京车水马龙的地安门街头,不少细心的市民注意到,路口的东南和西南两侧悄悄立起一排古建筑,红柱灰瓦,屋檐下的彩绘花朵栩栩如生,飞檐的屋顶瓦上蹲着海马、天马等各种各样小神兽,古韵十足。最近,他们又看到,这建筑打开了门,进进出出的人用书籍、书架、书桌把屋子布置得满满当当,一块“中国书店”的牌匾挂了起来。

    古建筑成了新书店。“复建的雁翅楼建筑面积有1100多平方米,我们在西侧的10间房开设书店,今天起对公众通宵开放。从此,中国书店也有了自己的24小时书店。”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高兴地说,“这个书店将集‘公共阅读’‘文化传承’‘慢生活休闲’‘文化产品推介’于一体,充分体现公益文化特性,在向社会公众展现北京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书店不只是“购书的店铺”,更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于华刚介绍,雁翅楼书店一层为常规的图书销售区,二层则具有书吧、书籍展示、沙龙等多种功能。

    20日当天,中国书店在雁翅楼举办了“古籍修复技艺雕版印刷展示”和“中国书店海外回归古籍展”,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海外回归古籍展”展出的海外回流孤本元代《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以及清内府乌金亮墨精拓乾隆《敬胜斋法帖》等古籍前,一直人头攒动。图书界的多位相关老专家和地安门周边社区居民代表,还在店内分别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和社区居民读书会。

    “一个城市需要实体书店,电子阅读虽然让阅读更加便利,但却代替不了翻阅图书的乐趣。”西城区委宣传部部长王都伟表示,支持中国书店在雁翅楼开设24小时书店,是为了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构建一个新的阅读空间。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