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侧记

15.07.2015  10:56

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

整合项目做大“扶贫蛋糕

——曲靖市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侧记

 

素有“滇黔锁钥”之称的曲靖,集中了乌蒙山、石漠化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档贫困人口达95.41万人。

山高坡陡路难行,谷深水低石多地少。”曲靖市副市长朱兴友这样描述曲靖贫困地区的现状。为确保贫困地区群众不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掉队,曲靖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并重,全面实施整乡推进,探索实践“政府大投入、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以整村推进促进整乡推进、以整乡推进带动连片开发、以连片开发推动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的扶贫开发模式。

2007年以来,全市分批启动实施40个乡镇整乡推进、673个行政村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96元提高到2014年的6295元,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曲靖整乡整村推进经验,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扶贫开发十大典型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模式。

因地制宜 实现综合效益

从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到连片开发,我们本着‘建设一个推进一个,脱贫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科学定位目标体系,确定了到户、到村、到乡、到片的具体建设内容。”曲靖市扶贫办主任许云华说。

在规划方案的内容上,曲靖立足于解决贫困地区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产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在规划项目的建设上,坚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力量用在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项目上,用在解决制约贫困村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上。

项目实施不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硬性推进,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探索出了“旧村改造型、新村建设型、矿村共建型、集镇带动型、产业支撑型、特色引领型、民族特色型”等整村推进模式。近年来,整乡整村推进注入了许多时代元素,并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产业建设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创建卫生乡村相结合,与探索“合作股份”试点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以宣威市阿都乡为例,当地把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与深度贫困地区“上甘岭”的“阿都精神”和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精神高地,谱写了“红了一条沟、绿了一片坡、富了一方民”的生动篇章。

在整乡整村推进建设中,曲靖市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部门整合,多渠道投入,不断做大“扶贫蛋糕”。通过整合资源,政府、部门、企业、群众等各个层面的力量被激发释放,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25亿元,发放信贷扶贫资金45亿元,扎实推进整乡、整村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惠及全市385.5万人。

项目带动        夯实脱贫基础

到2020年,曲靖整乡整村推进将覆盖所有贫困乡、贫困村,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朱兴友介绍,曲靖坚持“一盘棋”科学扶贫,把关乎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的“房子、路子、村子、脑子、袋子”等问题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坚持“打基础、兴产业、强素质、促脱贫”4步走,强化项目支撑,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住房安居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曲靖突出以安居房、沼气池、太阳能等为重点的基本生活安居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项目补助、金融支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财政贴息,确保贫困群众建得起、住得上安居房。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安居房7.1万户,维修和加固6.5万户。

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曲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以泡核桃、杉木、蚕桑、中药材、畜牧、蔬菜、花卉等为主的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市贫困地区累计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240万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示范小区741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7个,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转移输出贫困地区劳动力62.7万人,年均劳务工资性收入达188亿元。“十二五”期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16%。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曲靖统筹扶贫开发和美丽家园“双推进”。在已实施整乡整村推进的项目乡村中,12个乡镇、68个村被评为特色乡镇和示范村。按照立足当前培养一代人、着眼长远改变一代人的思路,大力实施教育带动转移战略,通过“考出去、送出去、走出去”,切实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如今,一个个整洁美丽的村庄,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一张张开心愉悦的笑脸,都见证着曲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编织着幸福的生活美景。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