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发现史前巨鳄 两亿年前它曾横行近海

24.11.2016  11:08

曲靖富源发现三叠纪中期的海洋爬行动物——梦境滨鳄,该发现在线刊发于国际期刊《The Science of Nature》上。

  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曲靖富源地区三叠纪中期的石灰岩地层中,发现一个骨架近乎完整的动物化石,长约两米,全身披甲,颈粗尾长,口中利齿参差,四肢短小壮硕并且有蹼,是史前近岸海洋环境中凶猛的掠食动物。新发现的化石被命名为梦境滨鳄,意思是“梦境中海滩上的鳄形动物”。

梦境滨鳄复原图(陈瑜绘)

  研究显示,这种动物属于非常原始的主龙类,并且与北美的罕见类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意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了,众多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除了某些鳄鱼之外主龙类基本上是陆地动物,直至200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贵州盘县首次发现海生类型的早期主龙类化石。富源梦境滨鳄,是此类化石的第二次发现。

   花絮

  项目负责人李淳研究员说,化石发现后不久的一个夜晚,他在睡梦中看到一条巨大的鳄形动物在海边漫步,于是便取了梦境滨鳄这个名字。

   名词解释

   三叠纪

  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其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

  三叠纪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春城晚报记者 杨质高 文 李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