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政务信息2014年第20期

14.07.2015  13:23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景谷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宁洱县发展绿色工业的主要做法

●简讯二则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景谷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景谷6.6级地震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要求,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景谷县围绕受灾群众“六有一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临时住所、学生有学上、有病能治疗,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坚持把灾区群众生活安排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首要位置,紧密结合灾区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安排部署好受灾群众过冬基本生活。

一是明确救助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坚持属地管理,以乡(镇)村(居)委会为主体,就地就近,方便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坚持确保安全、妥善救助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

二是明确救助内容。救助对象:景谷6.6级地震受灾群众中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对象、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救助标准及资金保障:按每户发放2床棉被、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每人发放1套绒衣绒裤,每户一次性救助2000元用于搭建临时住所的标准进行救助。经核实,共需对12576户受灾群众进行救助,需购买25152床棉被,资金377.28万元;需购买2006套绒衣绒裤,资金100.3万元;需发放搭建临时住所一次性救助资金2515.2万元;从抗震救灾应急资金中安排资金2992.78万元。救助物资发放方式:救助资金由县财政划拨到各乡(镇)由各乡(镇)核发;物资由县民政局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购,安排到乡(镇)统一发放。

三是严格申报程序。严格按照“入户调查、张榜公示、民主评议”的原则,坚持户报、村评、乡核、县定的程序进行救助,即:个人向村(居)委会提出申请;村(居)委会入户调查核实,并组织评议,在村组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审查把关,提出审核意见,再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交县民政局存档。

四是强化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县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领导下,各乡(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统筹推进救助工作。强化工作职责。明确各乡(镇)是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间温暖过冬救助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包保人员深入到群众中,掌握群众生活情况,确保每一户、每一人都能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建立救助台账。各乡(镇)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全面调查核实需要温暖过冬救助的户数人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确到户到人,建立精准的温暖过冬救助对象台账。积极筹备物资。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认真对救助物资进行科学测算,按政府采购程序,及时采购所需物资,确保温暖过冬物资及时到位。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对温暖过冬救助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规范物资和资金发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专物专用”,确保资金物资规范发放、公平公正发放,不留空白盲区。纪检监察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坚决杜绝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生产自救。充分利用宣传单、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形式,教育引导受灾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消除“等、靠、要”思想,树牢“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群策群力、共度难关”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推进过渡安置期间温暖过冬救助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化工作纪律。在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救助工作中,严肃工作纪律,严禁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严禁优亲厚友,平均分配,暗箱操作;严禁违反政策,虚报发放、冒领温暖过冬救助款物,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厉问责;对违纪违法的进行严肃查处。强化信息报送。县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救助相关业务表册,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收集相关情况。各乡(镇)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收集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及温暖过冬救助工作相关情况。从2014年12月起,各乡(镇)于每月15日、30日(节假日、双休日顺延)前,向县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群众生活保障组办公室报送灾民过渡安置及温暖过冬救助工作开展情况。(景谷县政府办公室)

 

宁洱县发展绿色工业的主要做法

 

宁洱县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工业发展途径,已形成林板林化、建筑建材、电力矿产、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绿色工业体系。2014年1月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94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规下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9.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17亿元,同比增长11%。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0.07亿元,同比增长10.5%。园区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3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1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98亿元,上交税金0.418亿元。工业投资完成(不含电力)8.5亿元,同比增长40.6%。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投资不断加大,民营经济较快发展,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强化认识,加强领导。高位谋划、顶层设计,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分管工业副县长为副组长及其他各有关乡(镇)长、县属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绿色工业跨越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条块紧密配合,部门各尽其责、上下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彰显特色,做强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先后出台民营经济、庄园经济发展的决定。积极引进符合宁洱产业政策、具有带动力和支撑力的项目,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做深茶产业、做强林产业、做大建材产业、做快电力产业、做优烤烟产业、做特咖啡产业、做活商贸物流等产业,引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培植本地龙头企业,帮扶中小微企业,抓好特色生物加工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一是行政监察机关加强监督协调,畅通信访举报投诉渠道,对重点绿色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不定期向企业了解合法权益维护情况,对破坏绿色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绿色工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二是通过召开银政企合作座谈会搭建平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年内先后召开2次银政企座谈会,达成合作协议12项,解决融资1.6亿元。三是对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绿色工业建设的项目,年内确定的5个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项目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忧绿色工业建设项目所忧,急绿色工业建设项目所急,办绿色工业建设项目所需,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给予更多用地指标,统筹安排好绿色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切实保障重点绿色工业企业、重大绿色工业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先后申报项目争取资金1636万元,有力支持企业的技改和转型升级。

建设园区,搭建平台。一是2011年,宁洱工业园区纳入普洱市工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进入省级重点园区,成为承载普洱市工业项目的一个片区。通过不断修编完善普洱市工业园区宁洱民政片区控制性详规,使工业园区成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园区。二是多种渠道广泛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其中,2014年筹措资金1.13亿元进行土地收储,水电路年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内部盘、对外引,向上争、银行贷”等渠道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开发框架,提升配套水平,增强承载功能。建园以来,通过整合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道路管网、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千方百计改善园区环境。三是2012年10月成立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园区统筹协调与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强化组织领导。四是狠抓园区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培育等环节,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扎堆。目前,有入园企业58户,其中规上企业15户。

突出载体,强化招商。一是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和建设昆曼国际大通道上“工业重镇、物流中心”的目标,成立招商引资委员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宁洱投资兴业。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平台,乘势而上、顺时而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突出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主动争取更多支持,千方百计为客商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策划推介,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壮大一批实力较强、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绿色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围绕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利用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和开通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全力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环境,年内全县共参加、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11场次。四是不断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举全县之力、集部门之智,形成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强大合力;对引进企业不仅在行政服务上提供便利,而且在用地审批、财税扶持、规费收取、供水架电、招工用人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处级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个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在优质服务上,从项目建设有关政策咨询、立项审批、选址规划、工商注册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切实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服务宗旨意识。(宁洱县政府办)

 

简讯:

脱毒黄心红薯在宁洱面世。通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由普洱市宁洱仙之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栽培种植的脱毒黄心红薯,在宁洱县民安村获得成功。该种植项目分别在民安村选择多块坡地,其中于6月21日最先开挖的1.04亩红薯面积,产量为1351公斤,亩产达1299公斤,较当地以往种植的红薯相比增产2.1倍以上。黄心脱毒红薯通过脱毒技术、生物技术育苗和栽培种植,完全避免了土壤、气候、供肥等方面导致的病毒感染,且具有薯苗生长旺盛、结薯早、薯块多、抗逆性强、产量高、保持红薯优良性状、耐贮藏等特点。黄心红薯是宁洱县三大特色农业之一,目前该产品在宁洱市场供不应求,脱毒黄心红薯的面世为宁洱产业发展乃至高原特色农业喜上添喜。(市供销社)

普洱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倾斜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普洱市金融机构积极做好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景谷灾区信贷倾斜力度,有效支持灾区恢复重建。一是人行普洱中支申请到3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地震灾区、连片特困地区、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重点向景谷县倾斜。二是驻普各金融机构申请到信贷规模共计7.36亿元,重点用于灾区医疗、农户、小微企业、重点企业以及灾后重建项目的贷款发放。三是加大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力度,重点向地震灾区倾斜,初步统计,地震发生以来至2014年11月18日,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灾区发放贷款2684笔、3.95亿元。(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普洱市 发布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