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公车支出不降反升的背后:群众工作实实在在

12.11.2014  20:46

怎么公车的支出不降反升了呢?”在到处压缩“三公”经费的当下,这是云南晋宁县委宣传部领导看到经费支出单时的第一反应。

事实上,部里公务车今年不仅从3辆减少到2辆,而且平时到市里开会,领导们都尽量“拼车”,县城里的会和工作,基本都是步行。可账单显示:今年1至7月,公车费用平均每月增加了318元。怎么回事?

司机杨学智指着一辆已有7年“工龄”的桑塔纳说,5月底看过一次里程表,显示的是8.6万公里,到9月29日,已到9.73万公里,“都是跑夕阳跑的”。

看来,4个月里多出来的1万多公里,就是费用不降反升的原因。

杨学智提到的“夕阳”,是晋宁夕阳彝族乡,这里是昆明版图的最南端,晋宁最远的一个山区乡镇,距县城约65公里,也是晋宁县委宣传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

从县城出发往返一趟,平均行程150公里,油费至少200元。”自2006年到部里工作,这是杨学智跑乡下最多、最频繁的一年。今年到夕阳已有60多次,走遍了全乡10个村委会和40个村小组。

夕阳有“三宝”:糯米、瓜子和辣椒,新山村“三宝”尽有。新山是昆明最早种植荚豆的山区,近年来还增添了不少新品种蔬菜,但在走访中,部里发现,因当地无蔬菜交易市场,菜贩只能挨家挨户收购,外销受到严重制约。

尽快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村民卖菜才方便,销售渠道才通畅。”宣传部长冯皓提出建议,并当场承诺补助村里2万元,用于交易市场场地硬化。凭这2万元启动资金,在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新山村又向县农业局争取到10万元补助建市场。

打黑是距离夕阳乡政府较近的村委会,即便如此,27公里的曲折道路,行车也需一小时。这条路,杨学智开玩笑说“闭着眼睛也能开”。

5月21日,下午,打黑村委会。存在的问题:明德小学无力购买喷灌设备,勤工俭学蔬菜大棚产量不高,又耗费人力……”冯皓的群众工作笔记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在这一页的页脚,还有明显的折痕。“这是标记,事情还没落实之前,会折一下备忘。”冯皓说。

9月24日,台风“海鸥”给昆明带来丰沛的降雨。明德小学食堂主管段加富站在勤工俭学蔬菜大棚边,盘算着重新规划蔬菜的种植面积。县委宣传部争取到的6万元补助,将用于建设喷灌设备和旋耕机,能让他和3名校工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腾出更多时间。

全校师生130人,一日三餐吃住都在学校。以前没有大棚的时候,蔬菜都是赶集时买一次,运费和菜钱是一大笔开销,到了冬天霜冻严重,蔬菜很难买到。”段加富说,滴灌设备建好后,他们将把精力花在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上,不仅学校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夕阳民族中心小学。

高粱地村委会没有水源点,想建一个储水量2000方的小坝塘,预计费用5万元;保安村委会雷响村小组,650米的进村道路硬化问题,预计资金19.8万元,经协调,县新农办已批准列入计划……”晋宁县委宣传部将每次到夕阳各村听到的群众声音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进度都一一记在笔记本里。从年初到现在,密密匝匝加起来有十多本,这些民生问题的进度记录背后,是部里一趟趟往返夕阳各村的群众工作轨迹。

以前都是我们带着事,去县里一趟趟地找各部门领导。现在还不等我们开口,人就下来了。一线调研、倾听意见、现场表态、积极协调,用行动和结果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立祥说。

从垃圾房、公厕等基础设施,到为村民致富修路、找销路,晋宁县委宣传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惠及夕阳各村。对此,夕阳乡党委书记刘洋十分感慨:“有了这样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我们偏居山区一隅的夕阳乡,奔上小康也就不远了。”(通讯员:陈明亮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