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镇雄:聚力攻坚同奔小康

13.04.2016  08:24

云南脱贫看昭通,脱贫看镇雄。”地处乌蒙山腹地的镇雄县,是我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对尚有28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艰巨脱贫攻坚任务,镇雄县以超常规措施,通过强化产业培育、整合各方力量、创新脱贫模式等方式,全力以赴“拔穷根”、“摘穷帽”。

聚产业之力开辟富民路

4月,桃花、李子花开遍镇雄县芒部镇新地方村的山坡,让这个贫穷的山村多了一分诗情画意,而在村民们的眼中,这是未来的好日子。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子、桃子等经济林果5000亩。“今年有1000亩挂果,保守估计可实现1500万元的效益,到时候村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村党总支书记黄佑俊说,下一步,村里还将发展魔芋、中药材等林下产业。

贫困地区,致贫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产业支撑。“有产业支撑,脱贫攻坚才有希望。镇雄必须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通过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镇雄县长郑维江介绍。为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镇雄县把强化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县里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核桃、竹子、木漆等“绿山、富民、增收快”的主导产业给予扶持。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进行培育。为增强群众产业发展技能,县里还邀请农业部门的专家和技术员,深入乡村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

此外,镇雄县把易地搬迁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整乡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努力把农产品变成旅游资源,把农家小院变成旅游大院,把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板栗种植基地让山区贫困群众脱贫在望;木卓镇3100亩仿野生天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省农垦集团2000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落户镇雄,新建的两条生产线,实现产值500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镇雄产业脱贫的好戏已经上演。

聚各方之力齐啃“硬骨头

发展产业要钱、建安居房要钱、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钱,“资金”可以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不现实,只有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让“两只手”形成合力,产生和谐共振,才能啃下脱贫“硬骨头”。

镇雄县统筹整合省、市、县各方力量,8993名干部职工与92617户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19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148家帮扶部门挂钩196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

去年9月,一场特殊的招商引资座谈会在昆明召开,与会的除了镇雄县主要领导,还有60多位镇雄籍的企业家。此次座谈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在外创业的镇雄籍企业家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在浙江永康、在深圳,这样的座谈会一场接一场。没过多久,这些在外拼搏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企业家带着资金、项目和浓浓的乡情回到镇雄。

目前,已有200余家企业与镇雄县签订社会扶贫意向协议书,协议资金8000余万元,到位资金200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在政府项目不能覆盖的贫困区域。

不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镇雄县充分发挥富余劳动力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多样化输出渠道、层次化技能培训、全程化就业服务措施,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确保让劳务输出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聚创新之力为脱贫提速

3年时间,镇雄要脱贫,常规手段只是基本,只有采取创新思维、创新举措,才能激发出加速度。

张基屯,西南电商第一村!”在镇雄县泼机镇张基屯村电商创业园,路边电杆上悬挂的标语十分醒目。瞄准镇雄县每年网购消费6亿元的商机,外出打工16年的村民徐维顺毅然返乡创业,搭建村级电商平台,让镇雄的农产品卖出大山去,让更多贫困群众对接大市场。

镇雄县以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多面出击。在线上加大与阿里巴巴、上海昶购网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加快全县O2O平台建设;在线下打造张基屯西南电商第一村,建设覆盖城乡的电商扶贫网络,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和渠道,为脱贫攻坚新增“动力源”。

镇雄县的创新举措不胜枚举。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实施林业扶贫;以“云品入沪”,培育紫砂石壶、尖山刺绣等文化产业;“订单扶贫、就业扶贫、爱心扶贫、智力扶贫”四位一体助力脱贫;在全国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基础上,新增“劳务输出、发展电商、医疗救助、探索资产收益脱贫”四个一批措施。

脱贫攻坚在路上,镇雄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向小康迈进。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