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以脱贫为抓手“六大战略”助推跨越发展

29.02.2016  08:05

实施六大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日前召开的中共昭通市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六大战略”,推动形成“一圈一区一带一廊一门户”发展空间布局,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吹响了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正视现实 寻找差距

昭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慢、经济实力弱,是我省和国家确定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133.67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

昭通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深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高坡陡、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有近30万人生活在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同时,昭通还呈现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敏感脆弱“五个并存”的市情特点。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综合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极为突出;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优势;城镇化水平低,配套设施滞后,产城融合不强;教育发展滞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生态敏感脆弱,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等“六大短板”。纵向看,昭通人均GDP处于全省后列。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昭通市人均GDP为2042.80美元,远低于全省人均27368.97元的水平,为全省最低;从横向比较,昭通与相邻的昆明、曲靖、宜宾、毕节等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找准定位 抢抓机遇

昭通要实现小康目标,关键是找准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的战略。”昭通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昭通有着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禀赋良好、人文历史厚重、人力资源丰富“四大优势”;有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发展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有着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实施;随着综合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昭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等“三大机遇”。

昭通只有明确发展定位,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市目标。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 “十三五”时期,昭通市只有抢抓机遇,遵循区域协调、差异化发展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适宜区域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努力形成“一圈一区一带一廊一门户”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才能实现把昭通市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目标。

确定思路 全力攻坚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上,昭通市委向全市干部群众绘制出了百余万人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打响了脱贫攻坚的“发令枪”。

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上,提出要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坚持以区域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等6大工程。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确保2019年前10个贫困县摘帽,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出列,133.67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实现。

在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中,提出要以全省“五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昭鲁彝大1小时、全市2小时交通网目标,实施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规划建设“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高速公路网,着力构建“两横四纵一枢纽”的铁路网和“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的水运体系,完成昭通机场迁建,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绥江水上飞机综合项目。

同时,要加快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络,着力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在产业培育战略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项目为支撑、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优势突出、富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明确提出要以发展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为方向,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依托昭通生物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生物材料“三品一材料”为主的生物产业,大力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步伐。

在旅游产业上要发挥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将昭通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坚持“昭鲁为核心、县城为重点、集镇为支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思路,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县城、集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把昭通建成滇东北城市群的明珠。

在实施教育兴昭战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一种执政操守、政治责任来担当,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统筹推进各类教育,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农村劳动力每人至少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

在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中,要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全面建设“山水昭通”、“森林昭通”“清洁昭通”,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全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