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户撒坝 阿昌人民尽开颜

27.04.2020  19:01
如今来细村建设成为具有阿昌族特色的美丽村庄。

  自2016年启动帮扶工作以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建设“幸福阿昌”为载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抓实烟草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非烟产业帮扶、安居工程、综合工程等方面工作。在全国最大的阿昌族聚居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撒阿昌族乡,这里的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正用勤劳的双手,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在户撒乡户早村广场的展板上,泥泞的道路、破旧的土坯房……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户早村的旧貌。抬头望向身后的户早村,很难想象如此巨大的变化竟发生在短短数年间。

  户早村有人口281户1356人,其中93%以上为阿昌族。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46.2万元,较2015年增加782.7万元,增幅47.45%;人均纯收入10910.16元,较2015年增加3864元,增幅54.84%。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10人于2019年12月前全部脱贫。

  筑牢基础 巩固成果

  “下雨烂泥塘,晴天尘土扬”一直是户撒乡群众的烦心事。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资兴建的多条道路,让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性转变:43公里长的环乡幸福大道如同一条玉带,串联起户撒乡11个村民委员会;16条通村道路、27条村内道路阡陌纵横,拉近了各村民小组间的距离。全乡建成了农田机耕路、村内石板路、村乡砖铺路、乡县柏油路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沿着宽阔的石板路走进户早村,一幢幢保留了阿昌族“三房一照壁、青砖灰瓦金腰带”传统风格的新居鳞次栉比。依托省烟草专卖局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户早村113户民居完成拆除重建,17户进行了抗震加固及美化改造,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住进新房。对拆除重建每户补助6万元、抗震加固每户补助4万元、美化改造每户补助2万元的补贴资金,大大减轻了村民的经济压力。针对无收入来源、住房困难的贫困户,由烟草公司与全乡农户共同出资出力,帮助建设40至60平方米的保底房。

  自帮扶开展以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持续援建水利设施、学校、乡镇医疗卫生所、乡村文化站等基础建设。如今户早村8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道路村村通,移动或电信网络覆盖,动力电全覆盖,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杨涛是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户早村的第四批工作队队长,作为户早村第一书记,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十分欣喜,也深感责任重大。

  “全村还有2户监测户、3户边缘户,他们或因根基不牢、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或因生病及其他家庭变故,若不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很容易出现返贫。”杨涛说,“根据‘四不摘’的要求,工作队不敢有丝毫放松。

  户早小组村民监测户穆新买的家是杨涛最常去的地方之一。穆新买的妻子长期卧病在床,家里家外所有事落在了这个阿昌汉子的肩上。2019年10月,穆新买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得知我家的情况后,烟草公司的挂钩领导立刻帮忙联系了昆明的医院,手术很成功,手术费用都由农村大病保险报销了。”穆新买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扶了我一把,给了我们希望。

  产业兴旺 干劲十足

  勤耕苦作地生财,金叶飘香富万家。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同时,为当地百姓带来了“造血”能力强的烤烟种植产业。2020年,户早村共种植春季烤烟1250亩。

  烟叶成为户早村民脱贫的“压舱石”,更为他们打开了一个驶入康庄大道的“匝道口”。但要让起步较晚的阿昌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奔向更好的明天,光靠种植烤烟还不够。

  自从户早村摘下贫困帽后,带领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就成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新方向。工作队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工作原则,为户早村三产全面发展想办法,并带着村民一起干。

  工作队为户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了47万元用于黄牛养殖项目,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累计试验推广发展143亩稻田养鱼,亩均实现增收1400元;试验推广178亩油葵种植,亩均实现增收1600元。巩固发展24户农户从事刀鞘制作和加工,帮扶3户农户开办乡村农家乐;携手瑞丽市旅游公司打造2户阿昌族民俗客栈,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如今的户早村村民越来越忙,越来越自信。

  中午时分,户早村渐渐热闹了起来,村民们骑着摩托车从烟田返回家中。在彩妹农家乐内,来细小组村民康团翁和妻子正计划利用这段游客较少的时期,把二楼的两间空房打造成客房。

  2016年从苏州打工回来后,康团翁和妻子用攒下的钱加上烟草公司补贴的资金,加固美化了家里原来的土坯房。“2017年政府动员我们开农家乐,不仅让我们到乡里接受培训,还补助了2万元。”康团翁笑着说。

  “去年15亩烤烟纯收入3万多元,卖了两头黄牛收入1万元,农家乐纯收入8000元,加上两亩油菜、玉米,年纯收入有5万多元。”谈到家庭收入来源,康团翁干劲十足。

  产业发展让脱贫致富更加稳定可持续,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烤烟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建立烤烟合作社并与村委会共同开展烘烤及烤房管理模式,在烘烤服务费中提出部分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2018年试验推广稻田养鱼循环发展资金,第一年先垫付稻田养鱼的鱼苗资金,在收获后由农户返还购苗成本用于次年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循环资金带动农户发展生产。

  扶贫扶志 未来可期

  每月最后一天,是户早村党总支组织各支部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的日子。一大早,来细二组党员曹春生就与支部的另外4名党员和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拿着扫帚打扫卫生。

  “村子是自己的,自己不干谁来干?”曹春生道出了多数户早村民的心声,“村民们见到党员带头打扫卫生,也自发组织起来,每月开展2次大扫除。大家的钱袋越来越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

  杨涛说:“扶贫先扶志,只有思想认识发生根本转变,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在‘扶志’路上,党支部和党员成了村民前进的方向标。

  自帮扶开展以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机关党委、云南香料烟公司第十一党支部分别与户早党支部建立基层党组织共建,积极协助户早党支部开展讲党课活动,协助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机制,通过党员带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主动脱贫致富,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的有机融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针对少数内生动力不足的村民,党员一次次入户走访,组织村小组开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新时代讲习所,潜移默化引导其向“主动干”转变。

  保障阿昌儿女接受知识教育,是从思想上斩断致贫“穷根”、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

  户早幸福小学校门口小卖铺的阿昌大妈雷小摆讲述了她眼里当地教育发展的变化:“我们那一辈人,上过学的不多;我的娃娃那一辈,上过初中的没几个;现在孙子这一辈,最少都是高中毕业。

  2016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投资780万元的滇西边境片区集中实施阿昌族整族推进规划重点项目——户早幸福小学重建竣工,崭新的教学综合楼、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标准化的运动场一应俱全。

  “直到2015年,学校教室和宿舍还是土坯房、砖瓦房。学校教学条件差,连老师都留不住,教学质量堪忧。”户早幸福小学校长彭兴卓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讲述着变化,“如今,学校不但硬件在全乡首屈一指,考试成绩也在全乡12个学校中名列前茅。

  “我没读过几年书,但一定要让娃娃上学。只要娃娃能考上大学,我再苦再累也要把他们供出来。”户早小组村民赵麻赌的两个儿子在户早幸福小学念书,谈到孩子的教育,他语气坚定。

  为确保阿昌学子不因贫困影响学业,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帮助村民落实高中教育阶段“雨露计划”及高中助学金资助,并为考取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阿昌族学生提供每年5000元的教育资助。

  短短数年,变化似千年。基础设施差、产业单一、教育水平低等制约这个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桎梏已被打破,挣脱束缚的阿昌群众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李沛昀/文 李秋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