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春节读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了解儿童

17.02.2015  23:35

  春节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但热闹之余,也可读一本闲书,享受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在这期读书版上,我们诚邀大学教授、社会专家推荐他们书案上的好书;同时,还有我们——常年与书打交道的五位读书版编辑,也为您推荐一本可于悠闲假日中阅读的好书。这就是我们送给大家的新春贺礼。

  ——编者

   十年后重读的意义或关乎精神

   狼图腾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狼图腾》小说出版已有十一年之久,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正在全国公映,可以预计,读《狼图腾》的新一轮热潮将到来。

  《狼图腾》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争议最大的文学作品。据统计,这本小说在内地的正版销量超过500万册,海外发行有30余个语种,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综观小说,值得关注的特点在于作者写出了“”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意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灌注着强烈的环境意识,以及深刻反思了中国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处境。

  围绕《狼图腾》的争议经年不断。小说的主题其实并不单一,多重主题辐射到当今中国人多个精神层面。毋庸回避的是小说重新阐释了“狼性”这一主题,小说期望给中华民族注入草原民族的强悍精神。当然它不只是一味强悍,按小说的表现,那是精诚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有一点不应该忽略,作者姜戎始终想要“”的身上显现出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性。在这一意义上,与其说作者在表现“狼性”,不如说作者借助“”的象征来表达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重塑的一种批判性反思。读这部作品,我以为重要的不是去恢复“狼性”——其实,“狼性”作为动物性都是我们人的想象,我们人赋予它的不同的品格,姜戎则想把当代中国需要重塑的精神赋予一种“狼图腾”。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他赋予“狼图腾”这种精神品格是否是我们这十年来需要的,这或许是十年后,《狼图腾》电影上映,我们重读《狼图腾》所更应该关注的方面。

  姜戎早年当知青到内蒙古插队,《狼图腾》有他个人经历的影子。我期待读者不仅从书中读取知青一代的草原记忆、草原上瑰丽的动物世界,更希望能加入作者所设立的这场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变异、全球化时代中华文明如何选择的思考与讨论中。

  《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