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空城”是一年一度的启示录

06.02.2016  02:26

    这几天正是春运大潮的高峰期,广州火车站人头济济的场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通过媒介看到了。再冷再挤再苦再累,都阻挡不了人们归乡过年的步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内大街小巷,开始变得空落,许多商家与居民正为找不到工人干活而头痛。此情此景,年年上演,人们早就习以为常。(2月4日光明网)

    春运大幕已拉开,一年一度的“迁徙潮”又开始了,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正一点点从喧嚣模式,调整到静音模式,平日里喧嚣拥堵的城市,一下变得空寂清静,这些大城市似乎进入了短暂的休眠期。每年春节时,一线城市纷纷上演的“空城计”,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启示录。

    春节“空城”意味着现有的城市资源,将由留守的一半人口分享,留下更为宽敞的道路、更为舒适的公共交通。马路车少了,不见了“车水马龙”;超市人少了,不见了“一字长龙”;坐车人少了,不见了“你争我挤”;楼道里安静了,不见了“往日喧哗”。与此同时,瘫痪的老人没人看了,家里的废品没人收了,楼下早点摊“请假”了。虽然一线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各种“城市病”在“空城”期间得到好转,但这种现象终归是“不正常”。

    分析“空城”的原因,无外乎“”和“”的问题。平日里人们抢着、挤着进入一线城市,背后的根源还在于城市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差异。一线城市鉴于优势城市的地位,“近水楼台先得月”地获得了许多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春季期间人们抢着、挤着离开一线城市,背后的根源还在于故土难舍的情结和记忆中的乡愁。既然找到原因所在,那么如何破解春节“空城”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解难题需要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及早实现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对外来人员全覆盖,让外来人员子女同户籍学生一样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 给每座城市赋予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让人口流动更为合理。

    总而言之,面对春节“空城”现象,我们在惊诧它的变化时,更要读懂这一年一度启示录里面的内容。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