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昆明"追星人"王建坤: 30年在"摘星之旅"上一走不复返

27.01.2016  11:18

王建坤拍到的流星划过星空的瞬间。王建坤 供图

天文爱好者合影。王建坤 供图

石林星空图。王建坤 供图

    “坐等晴天。”昨日午后,眼看天空中有了太阳的影子,王建坤迫不及待地拿出了4日未见阳光的观测设备,等待夜幕降临。猎户座、小熊座、天狼星、仙女座星云…… 尽管他十分清楚以昨晚的天气条件,即使是这些平时很容易辨认的星星也很难观测到,但他依然决定把设备拿出来,把这个自己执着了30年的“事业”继续着。

     与严寒博弈一整夜 只为数星星

    有一群浪漫的观星族,为了找寻童真的记忆,仰望纯净的星空,扛起望远镜和摄影器材,来到郊外旷野与严寒博弈一整夜,只为数星星。不过,王建坤却一直都觉得很幸运,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日暮西沉,天空中不时有流星划过,不远处的北极星正闪着难以掩藏的光芒,白天看上去有些雄壮的石林似乎也优雅了不少。站在这片静默的大地上,王建坤屏声息气,夜色渐深,面对着高原旷野中的瑰丽星空,他一次次按下快门。

    “好家伙,卡特琳娜彗星!总算等到你了。”那是2015年12月12日,云南天文爱好者协会一年一度的“星空大会”,毫不意外,王建坤首先捕捉到大家盼望已久的卡特琳娜彗星。在户外熬了一夜,手、脚早已失去知觉,望远镜外围结了一层冰霜,身边的不少小伙伴已经睡得很沉了,王建坤却看着镜头中刚刚拍下的影像开心地笑了起来。

    虽然距离上次拍摄卡特琳娜彗星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王建坤说起这次“摘星之旅”仍是滔滔不绝。当晚,他们以猎户座为背景,在小石林下摆出形状各异的Pose,拍下了三个死党“摘星之旅”的第N张合影。

    翘首而望,浩瀚的星空那么迷人,闭上眼睛,思绪也在无边的空间蔓延。观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浪漫又很有挑战的体验。

    “永恒的星空中,它那近似禅悦般的宁静,使我整个心灵通透剔明。它不仅仅能在胶片上和脑海中留下璀璨的影像,还能为内心带来平静,星空的魅力谁也无法拒绝。”王建坤说。

     白天当讲解员 晚上成星空摄影师

    天穹之下,万籁俱寂,苍茫大地,尽是寂寥;追星星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但他们却在这种孤独中甘之若饴。30年过去,王建坤也无法忘记,自己儿时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压岁钱,然后一个人到新华书店买“天文爱好者手册、天文爱好者丛书”回家自己看,放学后一个人摸索的“孤独”,尽管这是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

    王建坤和星星的缘分,要追溯到很小的时候。1986年,王建坤刚满9岁,无意中他在报纸和广播中得知哈雷彗星即将回归的消息,从此一脚踏上一个人的“摘星之旅”。哈雷彗星长什么样?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些家长和老师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牵引之下,他开始尝试着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首个望远镜。

    2003年他通过网络找到了如今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2010年大家筹建起了“云南天文爱好者协会”,平时大家不定时各自邀约到草甸、阿子营、元谋土林等远离城市的地方做观测,协会里每年组织2次大的观测活动。

    不过,王建坤并不满足这种比较业余的摘星之旅。去年开始他离开了自己从事10多年的广告行业,来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踏上了重新寻找星空的旅程。白天,他作为一个非天文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带领从全国各地来到天文台的中小学生做做讲解,或到各个偏远山区给孩子和老师们讲解天文科普知识;到了晚上,他则是一名星空摄影师。

    “小时候的我总是一个人坐在窗下仰望星空,对着那不时划过的流星许下心中那美好的愿望,长大以后我仍然喜欢向天空仰望, 望着那天空中繁星点点和宇宙的深远。”王建坤说。

     入门知识

    观测星空 费用并不高

    外界对天文爱好者都有一个称呼“发烧友”,虽然王建坤并不了解这个称谓是什么意思,但也慢慢习惯了。他说,其实他们这群人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一样的工薪阶级,观测设备买回来之后只要爱护好都可以用几年的,并没有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天文、摄影都是“烧钱”的活儿。他还给小伙伴们介绍了一些摄影、观测常识,感兴趣的儿小伙伴不妨看看。

     星空观测条件

    1 不能有大月亮挂在天空中

    2 无光害(指过亮的光源)

    3 天气晴朗,无云

     观星基本设备

    肉眼

    天文望远镜

     天文摄影入门知识

    1 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均可

    2 拍摄时需要注意高感光度和延时曝光

    3 最好有快门线;拍摄时需要三脚架,以防晃动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