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的脱贫之路

31.08.2020  19:43

  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的脱贫之路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31日电(毕蕾)7月28日,随着昌宁县获授“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早在1995年就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今年又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一度被誉为昌宁县城后花园的四角田社区,再次受到外界关注,其脱贫攻坚做法和成效也得到了各级认可。

  四角田社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东北部,距离昌宁县城只有13公里。社区国土面积33.2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有林地3.4万亩。2019年末,共有人口总户数881户、2692人,其中农业户614户、2577人。

  2013年,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四角田社区被列为田园镇四个贫困村之一,识别建档立卡户243户996人。近几年来,四角田社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镇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以更坚定信念、更精准政策、更有力举措、更扎实作风,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社区脱贫攻坚短板全面补齐、成效明显。2016年实现整村退出,2018年末,未脱贫15户44人,贫困发生率为1.69%,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四角田社区是个盛产野生食用菌及诸多绿色山货的美丽村落。但长期以来,四角田社区产业发展支撑乏力、群众收入普遍不高。为突破发展瓶颈,四角田社区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把基层党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培养成了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几年来,四角田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立了“建设一个好班子、锻造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谋划一套好法子”目标,走出了一条以“两叶、两子、一旅游”即茶叶、桑叶 、菌子、果子、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可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的选择、确定和安排产业扶贫项目,实现2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坚持逐年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现了243户建档立卡户全覆盖。积极整合、用足用活扶贫补助资金,确保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获得稳定收入。

  其中,引进茶叶龙头企业2户,引进和扶持茶叶加工企业6户。联合临近茶区组建了东片区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涉茶农户全入社、培训管理全覆盖、鲜叶下树全收购。通过抓原料关、质量关,逐步扭转了之前的技术弱、原料散、规模小的粗放发展方式。坚持“小铁锅、纯手工、出精品”和“生产线、工厂化、上规模”相结合的生产加工模式,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提升产业产值。2018年起,茶叶产业产值开始突破1000万元。为促进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四角田“蚕桑专业村”,将贫困户精准嵌入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股份分红+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带贫模式。通过养蚕批量最多的张数以每张300元/股的形式入股昌宁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年底按照10%的比例进行分红,社员在得到出售鲜茧收入的同时,每张可得30元分红,实现农户养蚕受益的最大化。通过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广泛营造“林有其属、菌有其主”氛围,实现农户自主管理、采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保育促繁项目支持,对山林进行拦网管护,促进菌类稳产、高产,通过科学采集实现幼菇不采提高产量,合理留种保护菌塘,实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年野生菌产值1500万元左右。“游四角田,捡野生菌”,成了四角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立了“昌宁县田园四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243户建档立卡户吸纳为社员,对社员进行了全覆盖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变常规品种水果零星种植为引进特色品种连片发展,促进了水果产业增量提质。为提升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拍摄、出版了宣传画册,并在各媒体刊载外宣稿件200多条。引进2户农家乐,入村投资1000多万元。依托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建成了樱花观光大道28公里,自行车山地环游道路12公里,发展农家乐6户,垂钓中心2个,真人CS场地一个,活动场8个,实现旅游业产值200余万元,让村民走上了依靠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近五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水、电、路、教育、卫生、网络、广播电视,特别是产业等基础设施全面夯实。

  下一步,四角田社区将打好扶贫攻坚战,开展乡村振兴,维护好青山绿水,巩固好生态产业,发展好乡村旅游,培育好文明乡风,推动社区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