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交响曲 昌宁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透视

24.03.2015  12:39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进入昌宁县城田园镇,徐徐春风拂面,清新的田野气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一幅幅人劳鹭飞的春耕图景从车窗外闪过,一派田园风光的诗情画面。

立足县情民意,求真务实确立地方经济发展理念和路径方向,锲而不舍,“一根丝”咬定农业不放松,持续做大做强做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昌宁县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行不悖、产业建设与百姓幸福指数同频共振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2007年至2014年,与“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田更美”的生态追求同步,昌宁县GDP每年保持两位数递增,在全省县域GDP排名从第88位上升到第48位,进位40名。与此同时,7年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15倍。

矢志接力将农业进行到底

一根丝”是昌宁的方言,即始终如一地坚持。7年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昌宁用“一根丝”精神锲而不舍抓农业,念好“田园曲”,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戏”,一步一个脚印向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县目标迈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财政收入稳步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良好效果,闯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

在昌宁县实地调研采访期间,记者就两个问题与县委书记苏格非和县长段登位有过深入探讨,一是他们为什么要“一根丝”矢志不渝抓农业?二是他们为什么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抓农业?

他们的回答很明确,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观,二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政绩观。

昌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97%,一、二、三产业比例中,农业占比40%以上,农业对农民增收和政府财政收入提供支撑,农业丢不了、丢不起。同时,虽然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的粗放与低效一直制约着昌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昌宁县属于立体气候,自然禀赋深厚,农业门类齐全,群众基础好,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大,如果做好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将有力带动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昌宁全县35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0万,农业发展关系着最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不发展农业或发展不好农业,将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有悖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因此,求真务实发展好农业,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成为昌宁县党政领导班子共同执着追求的最大政绩。

基于这样的共同思想认识,2007年至今,昌宁县更替县委书记4任、县长3任,但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根丝”精神发展农业,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改规划,确保重点发展农业的方向一致性和政策连续性,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这期间,他们不跟风占地搞扩城造城,不盲从引进重化工项目以提速GDP增长,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情民意,顺应市场规律,坚定既定战略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全县一年实现一个目标,一年打造一批基地,逐年调优结构,使农业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由低向高。

几年来,昌宁县在发展中不以GDP论英雄,而是坚持正确处理增长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甘愿做打基础求长远的“垫脚石”。为夯实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根本性基础,一个申请上级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昌宁县基本农田农地永久性保护条例的立法提案,从提出到目前的成功在望,已经历了昌宁县几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