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考生福利:昆明市教科院发布高三市统测质量分析报告

20.11.2015  13:02

高考复习如何提高效率?不妨来看看名师是怎么说的。距离2016年高考还有6个多月时间,昆明市教科院近日发布全市高三第一次市统测质量分析报告,对此次考试和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备考建议。这次测试是本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调研测试,算得上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名师提醒考生,无论是哪一科,打牢基础很关键。本报特别选登语数外3科的试题分析,供学生备考时参考。

>>语文

作文书写水平整体下降

点评教师:昆明市教科院方芳、云师大附中陈兴华、富民一中张发春、官一中王茂

试题体现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注重基础考查,部分试题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此套试卷批阅抽样人数为30472人,平均分97.89分,最高分133分。其中,130分以上有8人,120分以上有294人,110分以上有3965人。作文平均分44.88。

作文分析

写作题分值为60分,平均得分44.88分,难度不大。试题材料为一则故事性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写出自己不喜欢人的名字”,越是写不出来的同学,在别人的名单上也几乎没有他(她)的名字;而写得多的同学的名字也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名单上。写了不喜欢的人数目最多的,他自己也正是最不受众人喜欢的人。

好的文章,往往标题就能做到先声夺人,凸显出考生思考问题的精准。比如:《爱人者人恒爱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持一颗真心,得一片乐土》,《清则清,浑亦浑》,《播种真诚,采撷美好》,《爱如山谷回音》等。

存在问题

1. 审题不严,忽略材料的关联性。不少考生没有读懂材料的关联性,理解为“要做怎样的人”“应做怎样的人”于是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立意:人要学会包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换位思考;谦虚是一种美德;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人生是一面镜子,等等。

2. 不管材料,另起炉灶。部分考生抛开材料,凭自己的喜好或兴趣作文。

3. 没有构思,或构思混乱。文章的几个段落之间跳跃性很大,前后颠倒,有的把一层意思翻来覆去,只为了凑够字数。

4. 奢求文采,盲目套作。比如这个开头:“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灼灼红叶,我拎一片最热;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灿。漫漫人生,我要撷取世间最重——包容。

5. 拟题太大或随意,让人茫然。比如这些题目:《论相互》、《论气量》、《生活是相对的》、《论人际关系》等。

6. 卷面书写凌乱。阅卷中碰到的整洁漂亮的卷面不多,凌乱难辨,书写水平整体下降。

备考建议

写作备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审题立意。审题能力的第一个关键是阅读能力,即读懂所给材料的能力。读出材料中心,明确立意方向,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思考材料中心涉及的话题与现实人生的关联,是审题立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高考的每一道作文题无不与社会现实及考生的人生实际相关联,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中国文学传统。

2. 谋篇布局。训练快速构思,以清晰的思路表达所感所思所悟,是备考中不可忽略的要点。

3. 积累素材,勿忘现实。

4. 美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