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顽主张雄的滇剧人生

06.04.2016  19:16

张雄

古渡梨园

    新浪微博上“滇剧张雄”,认证为“云南昆明官渡古滇剧花灯传习馆长张雄”,截至昨天,微博粉丝已有9158人。“张雄是一个传奇人物,另类网红。”这是张雄的一位朋友对他的评价。

    张雄11岁进入学校学滇剧,未毕业就下海,做过倒爷、个体户、公司老总,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

    张雄还是云南省内分泌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作为全国第五例查明的缩骨症,被央视报道,题为《解谜缩骨症》。张雄最喜欢滇剧曲目《杨家将》表现的“正气”,张雄认为自己一直用“”和“”来要求自己的生活。张雄的人生也和《杨家将》一样,多了一些悲怆、悲情。

    开场 11岁学艺滇剧 爱恨交织

    我们见面的地点是他新开的一家餐厅,从官渡古镇广福路的大门进入,径直穿越1.8公里,过了古镇和嘈杂的城中村,在一个垃圾堆放处右拐数米的地方,就是餐厅所在。鸭舌帽、白衬衣、蓝牛仔裤,坐在轮椅里的张雄显得格外瘦削。

    张雄的滇剧人生,是从学艺滇剧开始的。

    1969年,张雄出生于官渡五腊村。“我是听着戏出生的。”张雄说,家里长辈大多爱戏,爷爷、母亲最喜欢,他们就是民间票友,“我母亲特别喜欢《三击掌》、《秦香莲》,无论空闲或是做家务时,总会哼唱上几段,去世之前还在唱。

    1979年底,云南省文艺学校滇剧科(现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尽管在农村,但张雄家境还算不错,当时若是进入学校算是有了公家身份,有了铁饭碗。于是,父母决定让在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去试试。

    面试不仅要看外貌扮相,还要看有没有天赋,“每个人还得唱上一段,我唱了一首《大海啊故乡》。”整个过程历经半年,1980年,他与另外77名半大孩子脱颖而出。

    学戏并不容易。早上6点起床吊嗓练操,手、腿、头部动作稍有不对,就会挨打。“我们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去滇剧科,看哪个又倒霉挨打了。”黄澎,张雄校友,母亲是滇剧科老师,因此彼此关系亲近。

    一天下来,练功服上一层盐渍。“那个时候特别恨滇剧,觉得太苦了,就想早点脱离出来。”张雄笑着回忆起了少年时光。“到了外面才知道学校的苦不是苦,如果没有学校的苦,我不会坚持做那么多事情。

    第一幕 逃离滇剧 开始经商倒卖创业

    1985年,距离毕业还有1年时,张雄做了“逃兵”。

    “我们进校第三年又招了60多人,我们这一拨学滇剧的就有100多人,我学得不算好,悟性也不及师兄师弟。以后可能连个龙套都跑不上。”张雄说得坦诚。

    实际上,促使他离校的原因还有一个便是父母离异。“那个年代离婚的少,觉得很自卑,也不想在学校待了。”张雄吸着烟,“他们离婚对我影响很大。

    由于父母都各自组建新了家庭,张雄觉得未来只能靠自己。离开学校后,他跟着朋友下海学做生意。

    “我们主要从昆明倒东西到外五县卖,那时的人都知道外五县(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瑞丽市)。”张雄倒过化妆品、“难民西装”、手表、香烟……“倒烟是当年非常红火的行当,一条烟能赚上一两元钱,一个月能挣六七百元。”3年后,他已经攒了五六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张雄并不满足做个倒爷,他想有自己的“实业”。他开录像厅,也开餐馆,餐馆在昆洛路边上,生意不错。

    口袋里有钱了,张雄经常请同门师兄弟下馆子。“虽然我悟性不是太好,但现在也混出来了,我们抽最好的红塔山,1989年花6000元买了幸福牌250CC摩托车。”张雄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他穿着白衬衫、西装、喇叭裤,留着港台最流行的披头士发型,意气奋发。

    他相信,离开滇剧是正确的选择。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