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逐步释放民族团结进步红利

13.12.2018  09:31

金星社区老年少数民族合唱团在排练。记者杜仲莹摄

在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星社区里,活跃着一个老年少数民族合唱团,为社区居民送去了欢乐;在社区办公楼里,还有个让各族群众留住乡愁的民族科普之苑……像金星社区这样有温度的社区昆明还有很多,它们就像一块块强力磁铁,促使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昆明生活着726万各族同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7.9%。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昆明是辖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世居少数民族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位居第二的城市。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昆明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在国家民委“六进”要求基础上,增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军营”“进景区”“进基层政法单位”自选项目,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涌现出一批有部门、区域和行业特色的“九进”示范点,创建工作已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化、可检验。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示范单位、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2个省级示范社区、7个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9个民族特色村、121个市级以上“和谐寺观教堂”;命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单位240个。去年,石林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今年,禄劝和寻甸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已通过省级初验,国家民委已进行公示。

昆明将资源优势与市场力量结合起来,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示范”工程,培育发展了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呈贡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禄劝茂山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园区,轿子山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景区,累计投入资金648万元扶持7家民贸民品企业。2015年至2017年,市级财政对3个民族自治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从3.43亿元增至4亿元,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下达资金从14.65亿元增至18.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4%和13%,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去年,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县县等级化、乡乡油路化、村村都硬化、小组通达化”目标。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安排少数民族地区市级水利资金8.1亿元,用于民族地区水源工程、集镇供水、五小水利、河道治理等民生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巩固提升民族地区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去年底,在3个自治县共建设“五小水利”工程2.8万余件,投入资金2.7亿元。

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90所,省级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级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1所。从2016年起,在5所省级优质中学开办普通高中“民族班”“阿诗玛班”,目前,共招收少数民族学生505人。全市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与较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红利逐步释放。记者杜仲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