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昆明过年习俗完整版在此!你体验过几个?

16.02.2018  20:5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就有一方文化。

  今天是大年三十,新闻君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咱们昆明人是怎么过年的:铺松毛、吃长菜、打醋炭……

  这些老昆明特有的过年习俗,让你不再觉得年味淡!

 老昆明年俗

  
      这些年来,每到过春节时,人们都不由地感叹“年味”淡了。究竟什么是年味?也许就像作家冯骥才说的——人情味才是最深的年味。“年味”究竟跑到哪儿了呢?

   过“小年三十” 小年过完过大年年味渐渐浓

  昆明人有两个“三十晚上”, “大三十晚上”就是除夕,而这“小三十晚上”就是北方称作的辞灶,又叫做“送灶君”、“南糖节”,一般人喊做“过小三十晚上”,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送的对象是灶君,像供在厨房灶头,像上书“东厨司命定福府君”,每天饭前都要敬三柱香。

   贴唐诗 沿街读来妙趣横生

  汪曾祺先生曾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他在昆明过春节的亲身经历:昆明较小的店铺的门面大都是这样,下半截是砖墙,上半截是一排四至八扇木板,早起开门卸下木板,收市后上上。过年不卸板,板外贴万年红纸,上写唐诗各一首,此风别处未见。初一上街闲逛,沿街读唐诗,亦有趣。

   打醋炭 驱除晦气吉祥如意

  “打醋炭”也是老昆明一个颇具特色的年俗。除夕之夜,在火盆里装着烧红的炭和松针,然后往火盆里洒醋,用醋蒸汽来“清洁”空气,然后关门,把火盆拿出大门倒掉,寓意着一年的晦气被彻底驱除出家门,这就是昆明独有的“打醋炭”年俗。打醋炭据说源于陕西,明朝时期传入昆明,打醋炭不仅仅是一种年俗,哪怕放在今日也是一种十分科学的空气消毒法。

   年三十铺松毛 买水仙花 一室清香

  铺松毛是昆明特有的年俗,据说源于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昆明物质相对匮乏的背景下,过年过节较难找到人多使用的桌椅板凳,地上铺满青松毛,全家便可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此外,按照习俗,从大年三十开始,家里是不能扫地或是倒垃圾的,因为怕把“运气”扫走了,所以铺上松毛还有“藏住财运”的作用。

     而水仙花则是装饰应景之用,因为水仙花每年只有在过年期间这一次开花,而且花开芳香四溢、姿态迷人,所以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喜爱。以前在景星花鸟市场就有很多售卖水仙花的,许多大妈们为讨吉利,还专门要挑选有6个或8个花苞的。

  年三十吃长菜 清清白白长长久久

  长菜,是老昆明年饭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寓意长吃常有,长长久久。

  老昆明人爱吃的长菜是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菜发酸了就加许多辣椒进去。长菜不能用刀切碎,要一根根完整的煮,如蒜苗、青菜等等,都要完整的煮。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年菜煲,里面有猪骨头、酥肉、蒜苗、青菜,自己喜欢吃的菜都可以放在里面煮。

   吃年夜饭前先祭祖

  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表示清账、有余。祭完祖后,孩子们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然后,放爆竹、贴门神和春联。爆竹点燃后,响声不能中断,中断了会断了财气,一旦发生这种中断,必须立刻点响备用的另一串。

  
      除夕贴门神 大鬼小鬼进不来

  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老昆明的家家大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

  
      翻梢”守岁 来年翻身时来运转

  汪曾祺先生在昆明生活的7年间,就经常见到春节期间在街边“赌赛劈甘蔗的场景。”另一个与甘蔗有关的年俗是“翻梢”,翻梢是在年三十晚上用一颗甘蔗把门顶起来(有人家会用到两株甘蔗,代表好事成双)。年初一时,把甘蔗的梢翻过来,意味着新一年“翻身”。

   大年初一吃饵块 小小饵块寓意大

  昆明人过年一定要吃炒饵,这碗饵块非常讲究。首先饵块大多是自己做,用好米泡上四五个小时煮熟后,用“”舂出来,舂饵块的“”很大,要用脚踩,舂后揉成圆圆的筒状,晾干后用松毛捂起来,不让它干裂。做饵块很麻烦,所以常常是几家合在一起做,一次做很多份送亲戚好友,一般是今年我家做你家就不用做,明年你家做我家就不做了。所以,小小一筒饵块里,包含了你敬我我敬你的人间情意。

  过年的这碗饵块是用老腊肉、腌冬菜、青豌豆、甜酱油一起炒,油漉漉香喷喷,既是下酒菜又是主食。

   大年初二迎财神 来年财运滚滚来

  大年初二是老昆明人迎接财神的日子,一早需买“发烛”——过去引火的木片、纸元宝,特别是昆明特有的“元宝鲤鱼”供在财神面前,以图一年财源广进。

   大年初五不串门 避开晦气新一年顺顺当当

  传说这天最怕“破五”。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另外还有妇女不能用针缝纫、不能打碎东西等诸多禁忌。过了初五这天,很多过年时的禁忌就打破了,故而称此日为“破五”,可以扫地,过年关门的店铺可以营业,妇女也可以用针缝纫了。

   初七初九赶庙会 不做宅男宅女

  每年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会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也是郊游。过年总不能天天都在城里“”着吧?庙会上还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寻找意中人。

  不过,更热闹的郊游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只是在金殿所在地的鹦鹉山上举行庙会,庙会的摊子还延伸出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高跷、耍狮子、对山歌、唱小调。旧时昆明人赶金殿庙会,都是自带饮食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

   大年初十赏灯会 昆明人也过夜生活

  正月初十之后,每天晚上,在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灯会一直热闹到元宵节,老昆明人说“元宵”的意思就是“年过完销假”了,这天老昆明人才会撤去过年期间的神台及供品,晚上煮元宵吃。

  传说,元宵的名字和云南还有点关系,说的是民国袁世凯称帝,觉得“元宵”这个名字对他不吉利,下令改称为“汤圆”,但云南人就不改,护国起义一枪把袁世凯打下马来,应了“元宵”的音。

   元宵要“偷青” 剩男剩女忙脱光

  网络版的偷菜游戏竟存在于旧时的昆明,这就是偷青。“偷青”(“”“”同音),偷了“”就不再是“剩女”、“剩男”。说的是没有结婚的昆明男女要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去别家的田里偷点菜回家,之后便能够“脱光”。

  民国年间,“偷青”变成了大规模哄抢昆明郊区菜农栽种的农作物的活动,惹出不少纠纷,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这都怪老昆明人玩得太嗨,以至于这个民俗毁在了昆明人自己手上。

      封门 送走烦劳

  过去的一些老昆明人家还有封门习俗,即在大门外左右两边墙上贴印有招财童子骑龙马的封门纸。封门后,任何人都不会再随意出入了。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封住院里的水沟和井,当晚也不能再向沟中倒水,向井中打水。据称,这是人们以此送走一年的烦劳,要在新旧交替之时,让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息。

   正月十六送百病 新一年身体安康

  老昆明人“送百病”,就是由老人带着全家人找个十字路口焚香,老人问疾病送走了没有,大家答“送走了”,所有人再走另一条路回家,不能原路返回。老昆明人说,在新的一年这样做了后,所有曾经的疾病、灾难,就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万象更新,周而复始,过年到此也就正式过完了。

 老昆明过年吃什么?

  
▷炸酥肉和荞丝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但是以前没有冰箱保鲜,而这一头猪却是一整年的肉菜,所以大家就会将大半的肉腌成火腿,剩下的就用面粉、鸡蛋、八角、草果等做成糊,套在肉上炸成酥肉,方便保存。而年后用酥肉炖入各色蔬菜做成的炖酥肉,也是大家记忆中的美味。

  年猪的肥膘部分也不会放过,除了炼油外,很多人家还会做“高丽肉”,把肥肉切成方块套上白糖、蛋液下锅炸至金黄,就是一道白中泛黄,肥而不腻,香甜可口的小吃了。

  另外,节省的主妇们还会用这剩下的油再炸一些荞丝、洋芋片等等炸货,而这些也是小孩子们过年最爱的零食。

   ▷煮长菜杀年鸡

  春节期间,老昆明除了要吃长菜,对过年吃的鸡也很有讲究。绝对不能煮散、煮破皮,必须完完整整。并且,煮鸡时还要把它的嘴用线拴起来,不能张着嘴,这只整鸡是要用来供奉、祭奠祖先的。

   ▷蒸八宝饭炒饵块

  昆明人过年,八宝饭和饵块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新年刚刚打下来的新米,磨面吊浆,制成饵块,又清香又软滑。

  火腿、蜜饯、红绿丝、莲子、大枣、芝麻、白糖、豆沙与糯米拌和蒸熟后的八宝饭,是老昆明家宴的必备菜,过年更是要吃这甜甜蜜蜜的饭。

   ▷吃鱼年年有余

  老昆明年夜饭的餐桌上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条完整的鱼。富贵人家一般选很大的鱼,鲤鱼、草鱼不论,红烧、清蒸都可以,只要是完整的。过年吃鱼符合中国人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炊锅

  老昆明火锅在从前称之为“炊锅”,炊锅必须用高汤制作,高汤需要用猪骨和整只鸡一起熬。老昆明喜欢的炊锅以素菜为主,打底的是小南瓜、茨菇、大芫荽等时令瓜果蔬菜,而白菜必不可少。端上桌,开盖,热气腾腾,兴盛饱满,年味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