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昆明”艺术论坛举行 推动昆明文化繁荣发展

08.03.2016  16:57

  日前,《护城河的颜色》新书发布会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在昆明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大象艺术中心举行。游走在全国的现当代知名艺术家回归昆明,畅谈昆明文化记忆,重温上世纪80年代昆明艺术史的珍贵片段,聚焦昆明文化现状,为昆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玲,昆明市领导杨皕、金幼和、汪叶菊出席活动。

  活动还特邀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吕澎,艺术家姚钟华、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唐志冈、曾晓峰、毛杰、刘涌、马云、孙国娟、张夏平、孙式范、胡晓钢、曾浩、李季,传媒人孙冕、封新城,音乐人朱哲琴、莫西子诗,作家唐颖,艺术家张献,导演张扬与摄影师肖全等参加。

  上世纪80年代,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一首《米拉波桥》,是当时生活在昆明的艺术家时常吟诵的诗篇,而流经自己身边的这条曾经的护城河——盘龙江,因为两岸有着诸多异国情调的建筑,因此被艺术家们称为“塞纳河”。《护城河的颜色:20世纪80年代的昆明艺术家》的作者聂荣庆作为亲历者,就记录了那群漫步于“塞纳河畔”的青年,如何以丰沛的想象力与思考力,创造出诸多艺术佳作。本书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昆明,讲述了作者与本土知名艺术家的共同生活经历,故事中的一个个生动片段,真实还原了艺术家们昔日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上,众多艺术家和各位嘉宾们还与300余名观众围炉夜谈,讲述了他们的昆明记忆,他们和昆明的故事,重温上世纪80年代昆明艺术史的珍贵片段,并就昆明文化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高规格、高水平、深层次的对话交流。

  艺术大家们认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也正渐行渐远。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培育大量优秀的文化人才,更重要的是耕耘出肥沃深厚的文化土壤,只有这样,优秀的文化种子才能大量发芽,才能茁壮成长。昆明应当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保护和传承好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关注和支持文艺创作者,突出创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励文艺创新,树立精品意识,探索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为文化人才在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昆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据介绍,“回到昆明”艺术论坛,将邀请从昆明出发的学界精英、艺术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学术活动,让学者、艺术家回到昆明,为故乡无私奉献自己的专业学识,告诉昆明一个真实的学术世界,重拾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气息,推动昆明文化真正实现大繁荣大发展。(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