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能否一棒子“打死”滴滴?

02.06.2016  02:25

昆明滴滴快车,几乎没有了!

 



KUNMING

最近,云南昆明公开打击“滴滴”等网络约车行为,滴滴打车大量被扣,重罚两万,悬赏两千奖励线人。引发了社会对于“网约车”问题的再度热议。 事实上,太原、济南、深圳等多个城市都出现过针对“网约车”等非法运营车辆的专项整治行动。 而昆明“网约车”问题,与出租车问题、滴滴公司管理、政府态度息息相关。




昆明出租车并不“争气” 


昆明网络约车快速兴起,与城市交通问题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昆明公共交通资源紧缺,让做为“正规军”的出租车略显骄横,问题百出。


深入打车市民的内心世界我们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昆明出租车路远、高峰期、下雨、换班、加油、不顺路等情况时有拒载不打表拼客等行为,服务态度不好,车内卫生环境差,向乘客索要小费,且客运办多年整治无效。由此看来,昆明出租车似乎不得人心。


新闻君就昆明出租车和滴滴的消费体验,从服务、安全、价格等几个方面采访了几位昆明网友:

出租车滴滴VS

出租车陈师傅: 5月初,昆明骄阳似火热得慌,出来拉客生意又被滴滴抢了,跑了20多里空车,干脆不跑了,回家睡觉。


滴滴车吴师傅: 滴滴车有些是专门拉客,有些是平时工作单位里没事时才出来拉客。


@ymy大姚: 昆明出租车态度差,拒载不打表,滴滴快,方便、便宜。但安全方面,滴滴确实不如出租车。


@谜_Alessandro: 我有次送孩子去医院,出租车居然索要小费,第一次听到,后来打滴滴更多一点。


@小小哇O: 昆明出租难打,服务态度不好,卫生差,不爱打表,滴滴随叫随到,不会拒载。安全指数它们都差不多,出租车出事也未必能找到人。


@秋风扫落叶19: 从单位到南亚风情第一城给过10元的出租车小费,师傅嫌少,说在昆都打车的人都给50元。滴滴便宜、服务好,但听说滴滴师傅中鱼龙混杂,很不安全。论安全,滴滴确实不如出租。



滴滴公司态度并不“积极


在多个城市出现过针对“网络约车”的整治清理行动中,滴滴与当地政府沟通缺乏,相对的还提出为被罚车辆罚款报销“买单”等措施,此类做法并不能持久,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网络约车”的概念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在国外,广为人知的打车软件鼻祖Uber自2009年发展至今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Uber在美国持续高速增长,拥有超过800万用户,超过45万司机,创造了工作机会,也提供了数十亿次的乘车服务。根据Uber公布的最新数据,仅在2014年第四季度,其支付司机的薪水总金额就超过6.5亿美元。但这家美国公司所遭受的来自美国各地方政府、出租车和豪华轿车行业的挑战,却从未间断过。


过去,Uber的策略是对抗和被动。现在,Uber更加配合和主动。如今,Uber的应对策略出现了微妙调整,包括与政府协商和解,游说立法部门,资助非盈利组织提出管理议案等。


在乘客的安全问题上,Uber提供更严格的司机背景审核规则,颁布司机停用制度。


1、雇佣第三方背景审查公司,审核司机资格。

  

2、司机筛查制度(Driver Screening)

  

3、司机停用制度(Deactivation Policy),其中包括永久停用暴力、酒架、或因肤色性别拒载的司机。

  

合法性以及缺乏政府部门监管,包括经营许可、司机执照、手续费(Commission Fee)等问题:Uber在一定程度上妥协,逐渐与地方政府部门达成协议,实行部分管制。


 


 

政府对网络约车的积极面不能“装看不见


网约车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暂时还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一方面,民众出行因为网约车的出行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因为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与时俱进,让网约车在法律法规上处于比较尴尬的地步。而昆明此次大力整治滴滴等网约打车业务,也是借由法律法规层面上,滴滴打车不符合规。


打击非法运营车辆,保证人民出行安全,无可厚非,但政府对于网约车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能假装看不见。对于网约车不能只根据自身意见来看待问题,网约车存在弊病的背后,是需要更多制度措施来规范,而不是将“互联网”下的产物一棒子打死。


与其打压,不如规范这些“网络约车”。上海市交通委去年10月,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不但是我国首张由政府发出的专车牌照,也被看做是对专车行业实行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很值得昆明学习。


同时,滴滴公司应加强同地方政府沟通,做好驾驶人员、车辆的审核管理,消除人们对滴滴的安全隐患顾虑,积极配合政府完成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在出租车治理方面,昆明要下狠招治理,改善服务,杜绝拒载、不打表、索要小费等问题。


(新闻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