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组织系统投4230万元援建161个项目

08.04.2019  10:53

云南省2007年4月启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10余年来,昆明市组织系统共无偿投入资金4230.1万元,实施对口援助项目161个,组织帮助培训科级、中青年、村组干部3900余人次,互派挂职干部324名,为加强迪庆州、德宏州、昆明市三地党建及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帮扶重点锁定阵地建设

基层工作要干好,阵地建设很重要。“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第一步,昆明市的重点锁定阵地援建。

在边疆的320国道上,建成的“安宁—瑞丽携手共建边疆党建长廊”党建宣传牌,向过往的人们宣传着党建工作,这是安宁市出资23万元建设的。而在阵地建设上,安宁市投入71.55万元,全资建设弄岛镇雷允村、勐秀乡等扎村、姐相乡顺哈村银井一组3个活动阵地,补助缺口资金建设畹町镇新合村活动阵地。

为帮助迪庆州、德宏州部分有困难的村(寨)改善党建工作条件,昆明市委组织部明确市级每年投入不少于60万元(2018年以来提高至200万元),有对口联系任务的8个县(市)区每年分别投入不少于30万元,按照分类实施、逐年配备的原则,援建了一批活动阵地,配置电教设备,筑牢党在边疆的思想阵地,推进边疆文化建设。

截至目前,昆明市委组织部共拨付帮扶资金700万元。五华区合作帮扶德钦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17.78万元;西山区先后为维西县援建基础设施6个,直接资金支持及各类援助超过1000万元;安宁市投入资金35万元,会同瑞丽市各级共投入资金110万元,在瑞丽市勐秀乡的南京里村委会帮碗村民小组,建成总面积1332平方米的高标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

380余次互访交流促干部能力提升

俗话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昆明市把软实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援建的方式之一。

每年由迪庆州选派5名至10名县处级干部、3名至10名优秀乡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到昆明市级机关和对口联系县区挂职。同时,昆明也选派县处级干部或优秀乡科级干部到迪庆州挂职锻炼。截至目前,共接收173名迪庆州干部到昆明挂职,昆明共选派23名干部到迪庆州挂职锻炼。

我们与省会城市的差距不光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我们相对比较落后。”一位到昆挂职的迪庆干部说,挂职学到的经验让他获益不少。

昆明到迪庆州挂职锻炼的干部积极投入当地经济建设。参与迪庆州招商引资等活动,促成了迪庆州与澳大利亚帕斯皮郡、土耳其凯末利耶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协调中信资本、银瑞林集团、瑞安房地产、昆明泽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迪庆洽谈投资,并出资为当地建设学校、卫生院、医疗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干部交流、合力培养党政人才,也在昆明与德宏、迪庆三地间进行。盈江县每年选派3名至5名干部到官渡区挂职锻炼,官渡区则选派干部到盈江县挂职锻炼。

昆明组织系统有对口联系任务的8个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和区直机关与德宏、迪庆两州的基层单位结成共建对子。据不完全统计,先后进行了380余次主要领导和基层单位的互访交流。实践证明,促进了产业发展,锻炼了年轻干部,产生了“蝴蝶效应”,成为组织工作服务发展的成功实践。

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建立党建联盟、产业联盟或组织异地培训,都是昆明市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中的创新。

2018年,西山区与维西县创新建立党建联盟,将原本属地管理的基层党组织整合成为紧密的党建共同体,汇聚两地20余家部门力量,统筹开展援建一批活动阵地、创建一批基层党建品牌、选拔一批干部交流挂职、进行一批干部集中培训、打造一批干部实训基地、推动一个产业共同发展等“七个一”工作,推动了双方党建共强、发展联促。

此外,西山区与维西县探索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通过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联合招商机制、组织企业考察等方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取长补短、互相扶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打造产业联盟升级版。探索建立跨地联盟合作机制和乡镇、街道互帮机制,在大生态、大文旅、大健康等产业培育上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截至2018年,官渡区共为德宏州盈江县培训15名中青年后备干部。盈江县117名村(小组)干部参加官渡区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10余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官渡区在成都、延安、上海等地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宜良县组织德宏州梁河县正科级以上干部38人参加宜良县赴江苏、天津、青岛、浙江、四川等地的异地培训班。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工作载体,实施好“领头雁”培养、集体经济“强村”、对口帮扶等工程,进一步推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取得实效。(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