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篆塘河“出土”升级为景观河 曾在地下流淌20余年

31.05.2016  11:16

篆塘河明河景观效果图。

篆塘河上即将拆除的建筑。记者周密/摄

源头还能看到一点点篆塘河。记者周密/摄

    篆塘河, 一条足以比肩昆明建城史的河流,也是流淌在昆明人身边,市民最熟悉的城市河流。

    上世纪90年代初,篆塘河因为市政规划等原因,河道上被加盖物业而变为暗河,一度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20多年后的今天,昆明建设地铁站,对篆塘河的河道进行整体恢复提升改造,暗河改明河,这条“老昆明河”将重见天日。

    地下流淌20余年后,因地铁工程施工再成明河

     溯源

    曾被誉为“滇中水运大动脉

    尽管在今天看来,篆塘河已经是位于昆明市的主城核心区,但在元代之前,人们都无法从史料中找寻到它的踪迹。

    元初赛典赤治理滇池,曾大力疏浚入滇河道,此后才有了关于篆塘河的记载。经过几个朝代的治理修缮,篆塘河逐渐变宽,并且在清代达到了它的巅峰。

    如果把西昌路与西坝路的交叉口视为篆塘河“源头”的话,那么,由南到北到篆塘公园汇入大观河这一段直线距离,充其量也就1公里多一点。

    但实际上,篆塘河以前的长度要长得多。历史上,从篆塘过近华浦通滇池草海的河道,都被称为篆塘河,自元代开凿以后就承担着昆明运粮河的作用。清康熙年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近华浦建楼二层,题名“大观楼”,从篆塘码头入草海一段河道遂改称为大观河。

    经过清代初期对河道的疏浚,篆塘码头变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粮食交易码头,很多从晋宁、昆阳等地驶来的运粮船经过滇池和大观楼,每天有近千条船只停靠在篆塘河,河道变得十分繁忙。清末有位“中国通”——法国驻昆代表方苏雅曾经拍摄下了篆塘码头百舸争流的景象,并且给出了“整个滇中水运的大动脉”如此高的评价。

    尽管河道一直在变窄,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篆塘河的河面也还有20多米宽。从小在篆塘河边长大的老昆明人顾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篆塘河河水清幽,人们在河里坐船摆渡,捕鱼捞虾。春意袭人之际,很多市民喜欢乘坐游览观光船,从篆塘码头坐到大观楼只要5分钱。两岸阡陌纵横,木棉花、木兰花纷纷盛开,绿草萋萋的美景,让彼时的篆塘河成为了老一代昆明人最美好的记忆。

     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篆塘河“消失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篆塘河也不可避免地一度沉沦。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篆塘河沦为了排放污水的下水道,水质也急剧变差,走在路上都能闻到河里散发出来的臭味。河道两边也逐渐多了一排排的钢架结构的棚子,使用者是经营的商户。到了90年代初期,多数棚子逐渐被现代建筑物取代,篆塘河河面也逐渐被完全覆盖,只有在西昌路与西坝路交叉口的一小段河道,才能看到下面流动的河水。

    为了河面上建筑物的牢固和安全,施工方在河道里打下去很多钢筋、水泥基础桩。而横跨河道的用钢筋水泥浇筑的牵梁(盖板),其厚度均超过一米多。“平时就看不见河道,也听不见河水流动的声音,如果不是在源头还能看到一点点篆塘河的样子,真的感觉篆塘河像是消失了一样。”顾先生说。

    现状

    建地铁站让篆塘河“露脸

    不过,对于篆塘河这样一条充满了美好回忆的城市河流来说,久埋地下总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近期获悉,昆明地铁站建设,对篆塘河的河道进行整体恢复提升改造,暗河将改明河。

    根据昆明地铁1号线西北延工程第一阶段施工规划,地铁弥勒寺站位于西坝路与新闻路之间、篆塘河下方。这个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将沿西昌路呈南北向布设,全长475米。而篆塘河全长仅1100米左右,这是否意味着,在完工后篆塘河下层将有一半成为地铁车站呢?导行手册显示,弥勒寺站位于西昌路与西坝路交叉口西南方,有部分站体与河道相交。

    地铁弥勒寺站将采取明挖施工,施工过程中将保持西昌路双向六车道的同行,局部占用西昌路两侧人行道及篆塘路东侧道路,不会对附近重要机构的正常办公造成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对周边商业、居民的影响较小。

    昆明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弥勒寺站施工期间,对篆塘河将采取截流+导流辅助抽排的方式,在车站及区间完工后,对河道进行整体恢复提升改造,实现暗河改明河,打造篆塘河景观工程。从效果图可以看出,位于西昌路西侧、篆塘路东侧之间的这段河道会完全显露出来,可以直抵篆塘公园和大观河。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