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昆明——消失的旧时光1944】景·物

08.09.2015  13:34
【云南日报经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授权独家发布】  

【李约瑟简介】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世界各界关注和讨论。其对中国文化,科技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照片背景】

抗战8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时间,大批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齐聚昆明,在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1944年8月,李约瑟来到昆明。这位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的足迹遍布中国西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而云南正是他重点考察过的地方。在李约瑟的镜头下,云南当年的科研状况、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以至于当时百姓生活的细小场景得以传世留存。

70年前,在云南的科研人员工作环境如何?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专家学者们的午饭吃的怎么样?那时的孩子们又是如何穿着打扮?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70年前,寻找隐藏在老照片中的答案。

  【李约瑟眼中的昆明】

        昆明,云南省的省会,是一座古老的中国城市,位于一个广阔湖泊的北端,处于群山环抱的大平原之中。整个地区冬季和夏季都有稳定、阳光灿烂的气候,它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因为平原不是太大,群山历历在目。集约型农业得到实施,辅之以精心设计的堤坝和运河系统。堤坝常常高出周围的农田,上面种有松树,他们输送山坡上的水,这可以追溯到元代(约公元1300年)。科研机构均衡散布在离城距离不同的地方。交通靠马车、烧木炭的公共汽车、吉普车、卡车或小车。

                         ——摘自李约瑟《中国西南部的科学(一)物理-化学科学(1943年)

从侧面拍摄国立云南大学的主楼正面

国立云南大学在昆明城内,校园美丽,并占据了旧科举考场的一些古建筑。它遭受了狂轰滥炸,整个化学楼都被炸掉了。

               ——摘自李约瑟《中国西南部的科学(一)物理-化学科学(19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