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30.12.2020  09:01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曾这样描述他理想的生活。在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黑荞母社区就有这么个地方:面朝小湖的房子,在晒太阳、打闹的小猫小狗,还有锄地、耕田、种菜、摘水果的人……这里是睿野农业科技园区,是昆明市选定的半山酒店之一,计划建设70间山间小木屋、4座湖边度假小院。目前度假小院已经建好,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投入运营……

无心插柳种草莓

2009年,一群人来到黑荞母,建设绿化苗木基地。睿野自耕农庄总经理洪绍斌,就是其中之一。

来了才发现,这里不是荒地,但地里只有齐腰高的包谷。”洪绍斌说,黑荞母和滇池只有一山之隔,缺水却一直是困扰村民的大问题。黑荞母四面被石头山环绕,虽然村民挖沟渠、隧道,兴修水利、建蓄水池,解决了社区饮水问题,但苗木基地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缺水。为了积蓄雨水用于灌溉,洪绍斌他们硬是在荒地上挖出一个面积40亩的小湖,并取名“天鹅湖”。后来,这里成了11只天鹅的家。

有了水,苗木基地终于运转起来。新问题又来了,黑荞母没餐馆,工人怎么吃饭?于是,洪绍斌他们建了食堂。为解决买菜难,又种了菜、养了鸡。吃饱了,要是有点饭后水果就更好了。那时,碧鸡街道的草莓采摘已小有名气,想着“既然能种菜,怎么不能种草莓”的洪绍斌他们,在云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尝试用益生菌技术种植草莓,没想到竟大获成功,种出来的“章姬”草莓又红又甜。

从自己吃,到送给亲戚朋友吃……随着生态草莓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洪绍斌他们搞起了草莓采摘体验。基地由此迈出了向农业科技园区转型的第一步。目前,这里已形成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基地“睿野园林绿化”,都市农业科研、种养、培训示范基地“睿野自耕农庄”,生态农业科研、种养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睿野农业科技”3大业务板块。

虽然比其他地方种植的同品种草莓要贵出不少,园区的草莓仍然供不应求。每年草莓季,来摘草莓的车从园区门口排到观音山公路上。今年,园区更被西山区评为3家“五星级”草莓园之一。谁也没想到,当年无心插柳种下的生态草莓,竟成了揽客的王牌。

作为睿野农业科技园区的负责人,洪绍斌说这是因为草莓品质好。为培育出抗病能力强,不使用农药仍能茁壮生长的种苗,园区建起占地1.2万平方米的云南省脱毒草莓种苗组培扩繁中心。中心包括组培实验室、植物工厂、草莓育苗大棚、草莓种植大棚,具备每年800万~1500万棵脱毒草莓种苗及其他类种苗的组培扩繁能力。

实验室里,一排排架子上整齐地放着一个个玻璃瓶,里面是草莓、菠萝等各种水果的脱毒种苗。中心主任王美蓉说,脱了毒的健康种苗以每年数以百万倍的速度繁殖。看上去不大的实验室,可以说是健康种苗的超级育苗工厂。这也为优质草莓的大面积种植打下基础。

不仅自己种,今年园区还积极向社区、街道草莓种植户,推广种植各个“摘下就能吃”的脱毒草莓品种。同时,做好从种植培训、技术支持到市场对接的一条龙服务,让农户能安心种植。结果农户种出的草莓根本不愁销路。“我们希望通过提升草莓品质,扩大优质草莓的种植面积,真正打造并树立‘碧鸡草莓’品牌。”洪绍斌说。

处处美景能留人

生态草莓把游客引了来,如何把客人留下来?

随着旅游产业链不断延长,有村民成了园区里的上班族,还有村民创业开起了餐馆、超市和宾馆。原来闭塞的黑荞母,如今成了不少外地人安家落户的富裕村。洪绍斌没想到,只是因为大家想吃草莓,他们竟从第一产业跨界到第三产业,并且跨界之路越走越稳。

33岁的徐培,几年前从禄劝嫁到黑荞母。不久,园区餐厅对外招聘服务人员,徐培和家人商量后报了名。“我家离园区几百米,走路3分钟就能到。当时想着能在家旁边工作,想来干干试试。”她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年,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还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以前在家种地,一天最多能休息五六个钟头,剩下的时间都在地里。现在每天上班8个钟头,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人还得闲多了。”55岁的陈永顺,2年前来到园区的共享农场上班。种了30多年包谷的他,现在成了各种有机蔬菜的种植、管护员。

他负责管护的农场面积在4亩左右。共享农场用的是猪粪、鸡粪发酵的农家肥。“有客户第一次来,买回去吃了,发现口感很好,于是又来买。”指着田里的大白菜,陈永顺笑呵呵地说,“我现在为30多个客户管着他们的有机蔬菜。剩下的有机蔬菜,一部分给园区餐饮部,一部分留给游客带着娃娃来采摘。

经过不断摸索,园区目前形成了集生态蔬菜、水果种植,林下禽畜天然放养,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深度园林休闲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示范,以及科普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睿野模式”。从水果采摘到观赏花海,从休闲垂钓到林下露营……今年以来,园区更进一步加快“+旅游”的脚步。

我们是昆明市选定的半山酒店之一,计划建设70间山间小木屋、4座湖边度假小院。目前,度假小院已经建好,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投入运营。”洪绍斌说。4座度假小院在天鹅湖边,每座小院的阳台都设置了小码头。游客在房间里可以看天鹅游来游去,看荷花在湖中摇曳,还能从码头登船,泛舟湖上。

从洪绍斌、徐培到陈永顺……在黑荞母,有一群人在用自己的努力,打造“看得见奔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式乡村振兴样本。(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