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提出振兴传统工艺九大任务

15.04.2019  09:40

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昆明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市要形成一批传统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培育一批有较高设计和制作水平的知名品牌,培养一批有较强传承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此,规划了“九大任务”作为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的振兴路径。

九大任务”即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壮大传统工艺传承人队伍;加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培训,重视人才储备;推动传统工艺产学研生态体系建设;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规划形成历史经典文化特色区域,打造展销空间;着力推进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重点项目;加强传统工艺的普及教育;加大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力度。

盘清家底 确定一批重点项目

多样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底蕴深厚的传统工艺。哪些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哪些濒临绝迹,哪些有助于带动精准扶贫?“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目的就在于盘清家底,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传承和谋划产业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意见》,昆明市将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和精准扶贫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列入振兴目录的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加强传统工艺的挖掘、记录和整理,对濒危项目予以扶持,加快实施抢救性保护。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振兴目录。

同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明确提到的传统工艺有刺绣、乌铜走银、斑铜和云子(围棋)。另外,要在全市各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注重保护好与传统工艺有关的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鼓励研究绿色环保材料。

根据《意见》,到2020年,昆明市将公布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0项,力争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达到5项以上、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达到2项以上。

鼓励设计企业来昆设工作站

许多传统工艺濒临绝迹几乎遇到了同样的困局,解决不了生存问题,于是产生连锁反应,从业者越来越少,传承面临断代。“推动传统工艺产学研结合是必然的发展之路。” 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公司负责人丁大为说,乌铜走银绝技也曾濒危。几乎从失传边缘拉回来后,丁大为创办了乌铜走银传习馆,此后又将其升级为研创中心,除了继续通过师带徒的模式培养后备人才外,还与其他优秀的设计团队合作开发新产品。

事实上,鼓励企业设立传统工艺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研习工作站等内容正是昆明振兴传统工艺的任务之一,以此推动传统工艺产学研生态体系建设。通过这些平台,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创作理念,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产业模式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快创新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的转化。《意见》也提到,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特别是在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

为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意见》还强调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到昆明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增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提升产品设计和制作水平,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

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与利用

意见》还明确,要在传统工艺重点项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类别,依托其原生或集聚区域,按照突出重点、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统筹布局的要求,规划形成历史经典文化特色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与利用。

昆明将依托官渡古镇、文明街、南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众创空间、M60文化创意园、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等园区的打造,加强文化保护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的衔接,形成历史经典文化特色区域,培育壮大历史经典文化产业。

鼓励园林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在公共空间内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销区域,促进传统工艺与全域旅游项目、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结合。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人员“走出去”,在国内外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型展会和交易类博览会,参与同行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活动,扩大传统工艺产品的交易规模。

昆明将整合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老字号企业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对符合规定的传统工艺项目及特色文化传统工艺发展予以适当支持。各县(市)区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传统工艺振兴。(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企 业

云子公司传承与创新并重 云子畅销海内外

选料、配料、熔融、滴子、退火……严格经过12道工序后,一颗颗晶莹剔透的云子便制作完成,经过运输、销售,出现在对弈者的棋盘上。

云子是云南围棋子的简称,特指由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云子公司”)生产的云子牌围棋。云子公司自1974年建厂以来,传承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并重,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迅速成长为中国围棋制造业的“排头兵”。目前,云子年产量超15万副,远销南亚东南亚和欧洲国家。

现有产品超50种

云子的传统制作技术在上世纪初期失传。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凭借云南省体委从民间搜集到的几颗老云子,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74年复原了云子的传统生产工艺。1980年,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改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字牌围棋,云子生产得以恢复。

2009年,云子围棋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2012年官渡区政府将云南围棋厂从十二中的校办工厂分离出来,在官渡古镇投资2亿元建设了云子棋院和云子围棋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并通过设施设备的新增和改进,实现了规范、规模经营。

多年来,企业尊重传统文化用心经营,云子产品也不断增多,慕名而来的客商、游客络绎不绝。“目前,云子公司已形成古典和现代两大围棋配方工艺,拥有六大系列 50 多种产品,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云子公司总经理李达说。

已申请专利22项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云子公司不断创新。“从2014年开始,公司特别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昆明市精品科普基地、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李达介绍,2015年云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018年云子围棋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截至目前,云子已经成为中国棋院专业比赛指定用棋,得到国内外棋手的青睐和好评,申请了22项专利(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专利),并全部得到实施和应用。其中,围棋成型机的研发成功,不仅实现了用机械代替手工“滴子”,其速度更是人工的4倍,且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公司在成立知识产权部的同时还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主要负责新产品的研发,不定期将研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李达介绍,经过不断创新,新一代双面云子白子晶莹似玉、黑子乌黑透碧,看起来更赏心悦目。

不断拓展品牌经营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云子公司不断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地,并出口日、韩、新加坡和部分欧洲国家,深受围棋爱好者的青睐。

近年来,通过主办、协办各类围棋重要赛事,云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以云子棋院为载体,我们开设了围棋培训班,并广泛开展围棋文化进校园、围棋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围棋,拓宽销售市场。”李达介绍,2015年至2018年云子公司积极研发与云子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小饰品等,现有云子挂件、云子书签、云子包等相关系列衍生品。

云子公司对未来发展方向已有明确规划。李达表示,下一步,除目前拥有的围棋系列产品外,云子公司将开发更多的特色产品系列,充分利用云子这一知名品牌实现延伸,拓展品牌经营项目,使其逐步扩展到食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珠宝首饰、服饰等相关领域。(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

人 物

绣匠”段朋江 自创“千绣”技艺 作品获国际金奖

清新淡雅的山水景、栩栩如生的孔雀、色彩斑斓的人物肖像……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图案展现出了画一般的质感,这些作品都是段朋江经过常年探索,以独创的“千绣”技法绣成。获得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等称号的段朋江,每天除了坚持创作外,还通过传授技艺的方式,为云南刺绣技艺发展作出贡献。

4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M60文化创意园的段朋江工作室时,段朋江正在进行教学,手起手落间,一缕缕丝线逐渐成片。来自美国的留学生Reina则在一旁认真地观摩。她说:“我觉得段老师的刺绣作品非常漂亮,我是第二次来上他的课。

记者在工作室内看到,里面的绣品包括刺绣画、刺绣皮包等,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段朋江说,一幅作品会用到上千种颜色的蚕丝线以及齐针、套针、抡针、滚针、施针、乱针等多种针法,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才能完成。

谈起学习刺绣的经历,段朋江回忆,自己老家在楚雄州禄丰县碧城镇。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常常在农闲时绣些布鞋、鞋垫、枕头等卖钱补贴家用,常常叫他帮忙穿针,耳濡目染之下,10岁的他已能独自绣完一块枕头套。因为手巧的缘故,村里常有妇女找他帮忙画花样。

尽管后来的他曾到工厂里做工,但出于对刺绣和绘画的热爱,上世纪90年代他毅然选择回归刺绣行业。一段时间里,他走遍了中国多个地方,刻苦钻研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学会了众多新技艺,再与家乡的彝绣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刺绣技艺,取名“千绣”。

经过以上磨炼,段朋江的“千绣”作品很快便名声大噪,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他教出的徒弟中有名气的不乏一二十个。现在,段朋江不仅是楚雄州非遗传承人,还是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作品曾荣获国际茶花大会刺绣组金奖、中国“百花杯”银奖、云南省工美杯银奖等众多奖项。

如今,段朋江的刺绣作品题材日趋丰富,既有传统民俗场景及古典山水图,也有写实的现代风格作品。他说:“传统技艺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我会将这门手艺继续做下去,同时传授给更多的人,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昆明日报 记者蒋卓成)

观 点

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铁军:加速传统工艺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

在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铁军看来,昆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振兴传统工艺不仅能挖掘出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和企业,更能提升城市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这其中,除了重视传承外,还要加强融合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时代魅力。

王铁军介绍,云南民族文化特点鲜明,传统手工艺类型繁多,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昆明发展传统工艺优势突出。不仅涌现出乌铜走银、刺绣等有地域特征的手工艺,更出口了一批具有带动性和示范效应的产品。如阳昇工艺品厂的扎染产品畅销韩国、美国和欧洲多国;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将民族文化元素赋予时尚生命活力,产品出口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并且受城市发展影响,传统工艺逐渐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被赋予了更多创新和科技元素。如云南围棋厂在“滴子”环节采用机械替代手工,大大提升效率;现代服饰被加入民族刺绣元素后,产品更具看点等。

王铁军表示,从昆明现状来看,振兴传统工艺,要加速传统工艺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以近期正在开展的金茶花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例,今年的一个主题就是时尚非遗创意设计,就是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广泛运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非遗元素与时尚生活相融合,体现实用性。”他说,小到日常摆件,大到居住空间,只有让设计真正走进生活,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工艺,注重其文化内涵、创意水平、艺术表现和使用价值。同时,让传统工艺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既要深入发展,也要延伸范围,拓宽市场,加速产业化。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树立一批知名品牌,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所长。通过打造优势产品,进而提升知名度。并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原创作品支持保护力度,发扬本地特色。

王铁军提出,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昆明大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下,要振兴传统工艺,传承是重点,创新是关键。通过与现代工业、科技、旅游等的融合,昆明将更具文化性和品牌性,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凭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振兴传统工艺,未来,昆明有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产业聚集最强劲的中心城市,产业增加值、人才聚集度及企业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 (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