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扶贫攻坚精准发力

23.11.2014  12:18

    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目前,昆明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以北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两区两县”作为主战场,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两区两县”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今年以来,昆明聚力打造整乡推进筑平台、实施“雨露计划”拔穷根、产业扶贫换穷业、创新金融扶贫增投入、安居工程挪穷窝等扶贫开发“五大品牌”,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为实现全年减少6.8万贫困人口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发展水平低、自然条件差、贫困区域大、贫困程度深等原因,我市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据统计,目前全市实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8.89万人,其中,“两区两县”集中了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93.2%,5039个自然村中还有508个村不通公路,8.6万户群众住房、28.7万群众饮用水安全有困难。

  日前出台的《关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两区两县与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压力巨大的问题的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明昆明扶贫攻坚方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落实扶贫对象、扶贫目标、扶贫任务、扶贫措施和扶贫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如何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总体而言,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结合、政策帮扶与自力更生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有效扶贫,尊重客观实际,分清轻重缓急,宜扶则扶、宜搬则搬,集中精力、物力和财力,逐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发展问题,做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力争“两区两县”到2017年总体上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八大扶贫工作“补气造血

  目标既出,举措跟上:市委、市政府要求重点抓好8项工作,建立完善7项机制,两个强化。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宜居农房建设、抓特色产业发展、抓生态建设、易地搬迁和“柔性移民”、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抓文化信息服务工作、抓倘甸综合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八大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补气造血”。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条件之一。《方案》对“两区两县”公路畅通、水利设施、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到2015年,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运班车。到2017年,规划全覆盖保留的自然村100%通公路,其中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

  水利建设方面,到2017年,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两区两县”水利化程度平均达到60%以上,农村五小水利建设覆盖率达到98%以上。同时,加大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到2015年,基本完成贫困地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有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到2017年,完成农村贫困户7万户宜居农房建设,基本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

  实践证明: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在贫困地区探索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昆明将通过抓特色产业发展,让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深度“发酵”。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从种植、养殖业入手,探索“特色基地、规模园区、专业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两区两县”不少贫困村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文化底蕴。在加大贫困村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乡村旅游。“比如,在少数民族聚集村庄,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服饰、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在有革命旧址、纪念园、名人故居的地方开发红色追忆等乡村旅游。”市扶贫办主要负责人说。

  易地搬迁和“柔性移民”方面,实施易地搬迁,每年完成1400人,通过异地搬迁“挪穷窝”“拔穷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对贫困人口实施优先就业、优惠就学、优待养老,以“柔性移民”方式引导他们平稳有序向县城和集镇转移。

  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方面,普及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对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就业学生)开展学历性职业教育,基本实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到2017年,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文化信息服务工作方面,加快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广播“村村响”等工程建设,到2017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气象灾害信息平台覆盖率达80%以上。

  倘甸综合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方面,2011—2015年,市级财政每年按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筹措并设立财力性专项资金,用于倘甸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机制打造扶贫“新引擎

  啃最难啃的“硬骨头”,不仅需要下定决心,也呼唤创新理念,用深化改革发掘潜力。

  昆明建立高位推动机制,市级四班子主要领导分别联系“两区两县”的一个县(区),具体挂钩一个乡镇(街道),其他市级领导分别挂钩一个乡镇(街道),“两区两县”各安排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辖区一个乡镇(街道)。“两区两县”党政主要领导是扶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县乡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的工作制度。

  扶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让扶贫到户更为精准,也使分类施策更为科学。对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实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确制导、精准“滴灌”。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单位和企业“包乡帮扶”机制。一板块5个区和3个开发(度假)区、11家市属国有企业、2家金融机构各对口帮扶一个乡镇(街道);“两区两县”在全面抓好辖区扶贫开发的同时,并具体负责辖区内两个乡镇(街道)的五项工作任务。目前,第一批已动员25家单位,包乡帮扶28个乡镇(街道)。

  另外,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确保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建立扶贫开发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机制,将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

  仅靠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难以满足扶贫攻坚资金需要。昆明在创新精准化扶贫政策的同时,建立市场化扶贫机制,“找准穷人、抓住穷根”,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李春明介绍,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加大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力度,整合现有各类资源,科学设计、精心筹划包装一批产业村、生态村、特色村、都市农庄(农场)等项目,引入市内外企业和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实体。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区调整考核政策导向,提高“两区两县”在扶贫开发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对有扶贫任务的富民、宜良、晋宁、石林、盘龙等县区,也适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权重。

  将扶贫开发工作绩效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加大对一板块对口帮扶和市级部门(单位)挂钩帮扶工作考核力度,提高帮扶工作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人人谋增收,县县思脱贫”的同频共振,为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评论

   坚决啃下扶贫攻坚“硬骨头

  昆明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贫困特征于一体的地区,扶贫攻坚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两区两县”(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与全市同步全面小康的压力巨大。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还有28万多农村贫困人口。按照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度实施方案,到2015年要实现每家农户有住房,129个重点村要基本实现通公路、有房住、有产业、有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的“一通六有”目标,难度不小。

  实际上,多年来昆明市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编制规划,落实相关方案,在扶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各级干部也投入了很深的感情,扶贫开发卓有成效,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探索和实践出一些有益有效的做法,顺应了贫困地区群众加快发展的期盼。

  而随着“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昆明市形成了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群众参与为主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成立了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整建制托管东川、禄劝、寻甸3县区交界处的9个乡镇,实行跨区域连片开发,并被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对“两区”的建设与开发,采取了超常规的扶持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国务院督查组检查昆明扶贫开发工作时,肯定了昆明的扶贫开发思路。认为倘甸“两区”开发经验是解决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也是有效的途径、很好的做法。总结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经验,就是采取整体规划、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举措,进行大连片开发、大面积推进、大规模行动,最终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扶贫攻坚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昆明市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扶贫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扶贫开发和挂钩帮扶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昆明市确立了新阶段扶贫工作整体布局核心,那就是将“两区两县”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新一轮行动计划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必须从统筹城乡的高度,以乡镇、村为单位,以整乡整村推进为重点,以精准扶贫、入村到户为落脚点,突出抓好农房改造、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努力走出一条群众满意、科学发展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要切实落实责任,实施扶贫到村到户,责任到人,锁定贫困对象,实施“靶向疗法”,真正做到瞄准重点,定点帮扶,科学帮扶,解决相对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的目的是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彻底拔掉穷根,致富奔小康。要突出体现“先干先支持,大干大支持”的思想,引导群众甩开单纯“等靠要”的惯性思维束缚,给主动挑战贫困、积极苦干大干的贫困户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的、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引领自强不息的弱势群体脱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输血”、“造血”并举,把“两区两县”独特的自然资源、民风民俗、文化底蕴转变为发展要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资源开发,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模式。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化产业。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与“春风行动”送岗位等服务活动,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既“授鱼”更“授渔”,激发内生动力。要在扶贫开发中融入生态理念,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清洁乡村行动,创建更多的产业村、生态村、特色村、都市农庄等,在带来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实现农村富裕与生态美有机统一,让村民享有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的扶贫开发内涵深、标准高、任务重,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换挡提速,迎难而上,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耐心倾听百姓诉求。扶贫是项系统工程,必须打开创新思路阀门,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增强扶贫开发效果;结合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推进,切实解决好贫困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文化信息等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扶贫攻坚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细化落实方案,解决好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强化社会参与,把各种力量更多地汇聚到扶贫主战场,同奏富民强音,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步入全面小康。(昆明日报 记者 李思娴)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