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打造“四个中心” 构建开放新格局

20.03.2016  11:35

    “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一经确定,便给予昆明更多的思考。

    经过一年的酝酿,在今年1月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要认清昆明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

    “四个中心”如何确立,底气来自哪里,昆明将从哪些地方着手提升自身的辐射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昆明市桥堡办专职副主任梅俊辉。

     基础条件已然具备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昆明市、滇中新区开放合作推介会上,共有50个项目参加集中签约,协议总金额达8916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房地产、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数字光鲜的背后,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开始聚焦昆明这块投资热土。中国铁建云南投资领导工作组组长金跃良说,昆明是省会城市,也是枢纽城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涛则表示,随着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普天正考虑把研发中心逐步转移至云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织,云南边疆变前沿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省会城市,更是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昆明有理由也有责任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个中心’的提出既是基于昆明‘不可替代的区域中心优势、日益凸显的独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优势’,也符合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梅俊辉认为,过去5年,昆明GDP年均增速11.5%,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日益增强,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以金融业为例,全市金融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50.6亿元,金融业占GDP的比例从2011年的5.2%上升至2015年的8.8%。过去5年,昆明共引进各类金融机构55家,注册资本(含投入营运资金)共计80亿元左右,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2802亿元。英国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先后到昆明设立分行;太平洋老挝合资证券公司和富滇银行老中合资银行相继开业,分别成为我国在国外首家合资证券法人机构和国内商业银行境外银行法人机构。可以说,金融服务中心雏形已现。

    “四个中心”这样打造

    事实上,伴随着“四个中心”的确立,昆明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思路也已经明确。“十三五”及其后一段时期,昆明将按照“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速拓宽大通道、聚集大产业、深化大通关、构建大平台、做优大环境,增强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影响力、金融服务力、创新带动力、人文亲和力,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三大枢纽’、‘四个中心’、‘五大基地’将是昆明致力于推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举措和奋斗目标。”梅俊辉说,昆明将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交通枢纽、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三大枢纽”,以完善互联互通设施;打造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四个中心”以提升辐射服务能力;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等“五大基地”,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具体说来,经济贸易中心要努力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增加出口、扩大进口,积极培育旅游、文化、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贸易,加强内外贸结合的商品市场建设,建设一批国际商贸集散地、储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要加快昆明泛亚金融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园区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和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昆明地区商业银行走出去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行,为昆明企业走出去提供贸易融资、综合授信等金融服务。

    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梅俊辉认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等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同时,推动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昆明经开区“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基础上,创建国家级的“昆明国际创新中心”,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对接,促进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与创新合作。

    而在人文交流中心方面,将以昆明地区的高等院校为依托,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训等,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文化交流基地。以昆明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为依托,与南亚东南亚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方面的合作,吸引南亚东南亚的学生、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到昆明学习医学。通过举办区域性的国际艺术节、艺术品博览会、文化会展、体育赛事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当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形成之时,昆明全新的开放格局也将水到渠成。(昆明日报 记者殷雷)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