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昆明应该从文化和气质中发掘城市基因

13.04.2016  10:25

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再现滇池古渡口 记者龙宇丹/摄

    近日,网络上一则“从未有人真正读懂昆明”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也引发了社会关于对本土城市的重新认知与探讨的思考。专家分析,接连出现关于这种城市文化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社会对城市本身文化的重新挖掘,基于文化传承,昆明应该从文化和气质中发掘城市基因。

     昆明天生是一座自然之城

    去年,一则“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昆明人”,激情澎湃地进行了一场关于昆明的城市存在感的热烈讨论。

    “这实际是提出了一个话题:我们对昆明历史的了解,对昆明文化的认知和作为这个城市的个体,与昆明城市精神的融入程度。”在“从未有人真正读懂昆明”这个新话题引发社会热议之后,有本地学者点出了事件的焦点:城市进程中市民如何寻找归属感。

    昆明较之过去,虽其面貌上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有老街、旧步行道,在生活形式上仍有其悠然自得又并不急切的慢生活步调。“昆明历史文化的灵魂和本质是自然的,而今这里还是一个自然之城,滇池和翠湖是自然赐予昆明人最好的礼物,整个城市发展更需要呵护自然。”一位文化研究者表示。

    在昆明市规划局新近发布的《昆明城市景观风貌及高度控制规划研究》中,直接提出通过保护昆明城市山水格局、环境界面,引导城市高层建筑的分布,形成疏密有序、高低错落的城市整体空间,为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提供支撑。立足于自然的城市格局,也成为昆明发展的主脉络。市民从滇池环湖湿地、北部山水新城,恢复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这些项目中就能感受。

     构建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

    昆明城市发展脉络略显缓慢。上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80年代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使古城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云津夜市”、“螺峰叠翠”、“灞桥烟柳”等古老的昆明人文景观,只能停留在文字中、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

    云南省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黑红兵说:“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的根基在于文化,一旦文化基因消失,城市将面临消亡的危险。

    而就在近期,本地一家自媒体也在网络端展开了对城市文化和气质的讨论,也引发了市民的热议。“春天,是昆明文化和气质的代表。”一位市民接受采访时直言。

    “我们爱这里,并不因为它有一天会变成任何一座你认为完美的城市,而是因为你就生活在这里,你已经习惯昆明的味道,别让他人眼中的昆明定格了自己生活。”专家分析,昆明在气质上不同于任何一座城市,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这个城市气质构成的因子。

    “就像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其晚年作品《重返美丽新世界》写到的那样:城市生活其实是隐姓埋名者的生活,似乎也是抽象的生活。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也有关键期一样,对一座城市而言,能否抓住文化关键期,最终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气象。”业内分析,在确定自然景观发展脉络下的昆明城市规划,也只有抓住文化内涵和城市气质,才能构建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春城晚报)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