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18.11.2022  09:08

来源: 昆明日报   

2035年,我们会遇见一个怎样的昆明?一幅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笔、城市为纸的细腻工笔画正徐徐铺开。日前,《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公示,为全市人民描绘出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未来的昆明,致力于打造富有活力、开放包容、民族和谐、生态宜居“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无数新、老昆明人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构筑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

规划》将“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为昆明市未来10多年的发展目标,明确城市定位,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实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区域协同、开放创新;空间统筹、圈层联动;高效集约、品质提升”四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明确聚焦“一枢纽、四中心”核心功能,构筑昆明“一屏两湖四脉、一核两翼四轴”的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目标年为2050年。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空间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是昆明市编制的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为昆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昆明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到2035年建成绿美公园城市

规划》提出,到2035年,昆明将建成绿美公园城市,并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宜居城镇空间等方面进行长远规划,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别提出优化策略。

在生态空间方面,《规划》提出“一带四区、两湖四脉、多点保育”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带”:长江上游生态示范带  ;“四区”: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区、中部生态保护和治理示范区、东南岩溶山原生态区、西部水源涵养区;“两湖”:滇池、阳宗海多点保育;“四脉”:普渡河生态修复带、小江生态修复带、牛栏江水源涵养带、南盘江水源涵养带;“多点”: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到2035年,昆明基本实现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在53%以上,健全湿地保护体系。

在农业空间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一园引领、三区多基地”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一园引领”即依托都市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农业博览园,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等农业业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三区多基地”即结合山地特征及农业类型,划分“都市农业核心区”“东部丘陵特色农业区”“北部山地垂直农业区”。《规划》明确,重点打造14个美丽田园体验区、田园综合体试验区、绿色生态农业区、现代农业集中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城镇空间方面,《规划》注重加强国土空间功能引导,将市域划分为都市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绿色发展区;进一步完善区域核心功能布局,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至2035年,昆明实现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覆盖率可达90%,实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及公交覆盖率可达90%。

尤其对于都市区,《规划》提出滇池流域内外协调发展,推进中心城区与滇中新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核两翼、多片多点”的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

在城市风貌塑造上,对于昆明这座山水格局独特的高原城市,《规划》从市域、都市区、重点管控区3个空间层次提出山水格局引导,塑造“北高南低、北密南低、西控东拓、生态间隔”的空间形态,并构建山水一体的蓝绿开敞空间。

构建陆海空联运国际战略大通道

如何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强化交通对构建对内开放新纽带的支撑作用,不断完善和提升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多方式在昆明与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内开放新纽带中的支撑作用,实现各方向发展纽带中各交通方式全覆盖;构建陆海空联运国际战略大通道,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通门户枢纽,全面引领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到2035年,将长水机场建设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西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年客运量达1.4亿人次;实现成渝、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8小时可达、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可达、滇中城市群核心城市1小时可达;建设“三环十八射多联”的全域“两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建设“1+4+7”三级客运体系、十大物流园区、六大铁路货运枢纽;加快沪昆、成渝昆、广昆等3条交通走廊昆明段建设,推进国际航空、铁路枢纽建设,提升国家公路枢纽能级,提升昆明综合交通支撑服务能力。(昆明日报 记者罗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