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实施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

12.06.2023  10:43

来源: 昆明日报   

近年来,昆明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多项核心指标取得明显突破。据日前举行的《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汇报会发布数据,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从2016年的699家攀升到2022年的1786家,占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69.33%;研发经费投入从2016年的82.38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28.23亿元,年均增速9.2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78%,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35.6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4.26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

下一步,昆明将实施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围绕全市“8+N”产业链持续发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跨越式提升,为“六个春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近年来,昆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置“创新发展”赛道,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综合指数”,有效激发各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活力。

当前,昆明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到2022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分别为5.61亿元、5.78亿元、5.81亿元和4.86亿元。2021年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达128.23亿元,比2019年的112.05亿元增长14.4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78%,较2019年的1.73%提高0.05个百分点。同时,昆明逐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成立“昆明科技金融(建行)示范支行”,为不同成长周期的科技型“双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启动区域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实现4.08亿元。

昆明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开展“政策直通车、服务零距离”科技服务团活动,深入企业问计问需,促进全市科技工作提质增效。2021年10月,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署“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机制”协议,在全国率先实施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

突出人才牵引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昆明突出人才牵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目前,在昆“两院”院士达15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达18905名,省、市科技特派员达1269人,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AB类)”证外国人767名。此外,昆明成功举办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昆明专场活动,引进优质项目20个。

同时,昆明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构建“1+2+N春城计划”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点科技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开展院士自由探索项目,赋予高层次人才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携手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首创开展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式”试点工作,不断优化创新营商环境。目前,全市共实施人才政策44个,覆盖各类人才27.3万人,近3年财政累计支出人才工作经费超2.8亿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此外,昆明积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加快高能级平台落地昆明,利用“科技入滇”“沪滇合作”“双招双引”等工作机制,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促成一批重点企业、重大平台和研究机构落地昆明。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2个,共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家、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3家,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9家、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25个,为人才在昆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强化科技支撑

聚焦新兴产业补短板

围绕传统产业促转型

昆明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围绕全市“8+N”产业链,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思路,突出自主研发、主体培育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业自主核心竞争力;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立项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项目14项;精准构建涵盖3000多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数量达991家,占全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66.33%;布局“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特色植物提取与健康产品实验室”等5家云南实验室;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27个,成功引进各类国际先进科技成果500余项,向外输出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与14个国家(地区)建立良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昆明聚焦新兴产业补短板,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引进重大项目。2020年以来,昆明共组织实施产业重点创新项目55个,完成创新研发投入10.42亿元。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新动能不断增强。此外,昆明围绕传统产业促转型,嘉华食品、康师傅、昆药集团等企业的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数智转型示范试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云南中药材追溯区块链联盟等23个数字应用示范案例和区块链项目建设;搭建华为昆明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通过构建“1+4+N”数字化智能体系,助力企业“上云”。

促进科技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昆明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构建以“12235”工作骨干网络为主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形成“诉讼—仲裁—调解”有效衔接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与玉溪、普洱及西双版纳3地签订“一带一路”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市场监督一体化合作协议,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7134件,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30万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43家;有效期内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企业达5290家。

昆明以科普促进科技创新,14个县(市)区政府将科普经费按照不低于人均2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推进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前,全市共有36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3所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48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54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成市科普精品基地60个、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79家;安宁市、五华区等7个县(市)区成功入选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市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800余支,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10万余人。2022年,昆明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12.9%。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118个,在孵项目4816个,带动就业7.5万人。

下一步,昆明将有效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污染防治、节能减碳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全市“8+N”产业链,在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跨越式提升,为“六个春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杜仲莹报道)


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

1.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攻坚行动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探索“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确保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

2.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攻坚行动

深入推进“一企一策”培育指导服务,2023年实现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户,高新技术企业在2000家以上。

3.实施省市一体化重大项目攻坚行动

聚焦省市重点产业,加强共性核心技术攻坚,提升创新硬实力。

4.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攻坚行动

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协同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

5.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引攻坚行动

扎实推进以“春城计划”为引领的各类人才培引计划,2023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培养省“两类”人才10名以上。

6.实施科技开放合作攻坚行动

充分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推动“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营。

7.实施科技服务民生攻坚行动

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县(村)创建,积极培育“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