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踏步迈进水生态文明时代

23.01.2015  12:34

  铁冲生态湿地。

  执法人员巡查。记者杨官荣摄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区。

  水清、山绿、景美,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的生活充满向往。碧水流淌、生态可见,文明可鉴,昆明大踏步迈进水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通过全市人民孜孜以求,上下同心的奋斗,一个碧水、蓝天、绿色交织的生态昆明,正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水文化尽显“生态味道

  在生态系统中,水和空气一样至关重要,所以水文化作为人与水之间的文化,是生态文明中很重要的一环。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载体。市委、市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水务工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特别是在积极应对历史罕见的连续多年干旱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位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全市水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水资源总量缺口与结构优化难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突发风险压力,着力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科学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水管理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使水务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昆明水生态文明建设,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昆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实施以污染治理、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移民搬迁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水源地综合治理,每年投入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1.3亿元,建立了水源地管理保护长效机制,18个水源地列为国家省市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试点。

  水生态文明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2014年,通过市、县两级的努力,昆明共争取了富民县和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及配套设施,东川区许家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甸县新田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三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实施,对推进昆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2014年,是昆明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起步之年、关键之年。昆明紧紧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个环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责任落实、能力提高、监管细化“四项措施”,严格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全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定的特点和特色。现在,昆明已基本建立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控制指标体系及责任考核体系。全市17个县级行政辖区均以政府文件出台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分解下达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至此,昆明已基本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考核体系。

  翻开昆明水生态建设日志,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发生的变化。

   水源保护勇攀“水生态高峰

  不管是来到云龙水库,还是清水海水库或来到松华坝水库,展现在眼前的,除碧水蓝天,还有周边那一山山苍翠欲滴的森林……

  以松华坝水库为例,松华坝水源区是昆明最重要的水源地。近年来,昆明围绕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源保护,将水土保持与滇池治理、松华坝饮用水源地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实施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转移四大工程,有效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由单纯重保护向追求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转变,实现“优化人居环境,服务百姓生活,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方面,昆明还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力度,为松华坝水源区保护构建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盘龙是昆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县(区),其以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为重点,以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核心,通过污染源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防治、生态补水、河湖(库塘)连通、滨岸带生态修复以及湿地生态林地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手段,全面修复水源保护区,恢复和保障水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构建起健康、完整、科学的水生态文明系统。

  长期以来,盘龙区在水源区保护与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系连通、水资源调配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继2014年被列为昆明首个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区)后,今年,盘龙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已瞄准省级试点。

  为何要把盘龙区打造成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样板?近年来,盘龙区注重水利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统筹规划,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在水源地保护、河库水系连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河道生态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全市都具有示范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