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多方联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26.04.2017  09:3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专利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昨日,昆明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过去两年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01件,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的同时,司法保护力度也大大提升。为了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去年,昆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工商、质检、公安和省、县(区)知识产权部门,打击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再是独角戏,昆明多方联动构建了保护大格局。

审判态势

两年新收知识产权案901件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担负着保护创新成果、激励自主创新、规制知识产权滥用、促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重要职责。

据昆明中院统计,2015到2016年两年间,昆明中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01件,其中民事案件 891件,刑事案件10件。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306件,商标权纠纷案件251件,专利权纠纷案件250件,不正当竞争案件81件,植物新品种、反垄断等其他类型案件3件。刑事二审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5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4件,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罪1件。

知识产权案件的平均结案率达82.86%,同比上涨11.34%;审判人员人均结案149.18件,同比上涨13.02%。

司法保护

赔偿金额较此前提高30%-50%

对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实行的是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双轨制”。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启动2017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并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针对当前社会上对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最高法将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瓶颈性难题。其中,对于知识产权案“赔偿低”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昆明中院加大裁量性赔偿力度,两年来,昆明中院审理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裁量性赔偿金额较此前提高了30%—50%,在确有相关证据和事实显示侵权受损或获利数额明显超过法定赔偿最高额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突破法定最高额的裁量性赔偿,实现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双重效果。

在加大赔偿力度的同时,也注意到区分不同情况,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作用和侵权人主观恶性程度,恰如其分地给予保护和确定赔偿。

此外,专利诉讼也面临“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赢了官司,赔了钱”等尴尬局面。昆明中院在司法审判中,坚持调判结合,对有调解条件,如当事人之间存在权利共有、交叉许可、授权使用以及转让等合作可能性的案件,加大调解力度,促成知识产权的传播、转化与应用,促使原、被告达成双赢结局。

行政保护

多方联动构建保护大格局

如何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去年,昆明市制定实施《2016年昆明市流通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方案》,联合工商、质检、公安和省、县(区)知识产权等部门,采取集中检查、重点办案方式,开展专项行政行动12次,检查大型商场、超市、药店、批发站等21家,检查商品5千余件,查处假冒专利44件,有力地打击了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通过创新办案方式、完善专利民事纠纷司法审判与行政调处衔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调处工作,受理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件。

昆明市知识产权局

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新增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所、昆明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3所、知识产权试点学校13所,累计培育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175所。昆明市知识产权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

昆明市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督部门

开展“双打”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推进商标专用权保护政企联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违法行为,以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昆明市知名商标和地理商标为重点保护对象,严厉打击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查办各类案件116件,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深化版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网下收缴和网上净化相结合、宣传教育和依法打击相结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取缔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53个,端掉1个非法出版物销售、仓储的黑窝点,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6万余册(片、盒),并与市公安局、市网信办联合开展第十二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净化文化环境。

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市名牌实施保护,加强对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将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省市名牌产品等行为作为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重点进行依法查处,营造良好的地理标志保护环境。

昆明市林业局

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成立了市、县两级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在阳宗海管委会、宜良县、富民县进行了联合检查,整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秩序、规范植物新品种权交易市场。

昆明市农业局

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和重点地区专项整治等活动,严厉打击和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全年受理举报案件131件,立案查处和结案23件,检查企业9045家(次),整顿市场2021处(次),查获假冒伪劣农资数量776.2公斤(太、件)。

昆明海关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通过风险布控严厉打击进出境侵权行为,帮助企业构建以技术、质量、服务、品牌为核心的进出口竞争优势,形成以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正面监管为中心,维护“中国制造”在东盟各国的形象声誉,支持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健康发展。全年共查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63起,案值625万元,查扣货物30余万件,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90项。

昆明市公安局

把握“端窝点、打源头、破网络、抓主犯”的主线,围绕“多破案、办大案、办好案”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和涉烟“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加大对商贸、建材汽配烟草酒水饮料等市场整治力度,重点打击整治涉及民生领域的制假犯罪,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年共立案侦办侵权假冒案件224起,破案1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6名,捣毁制假窝点43个,打掉制假团伙13个。

数据

昆明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9.5件

昨日,昆明市知识产权局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了《2016年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5—2016)》白皮书。

2016年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昆明专利申请达到了14290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60.27%,同比增长29%。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申请5481件,同比增长21%。截至2016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为635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5件。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2016年云南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9件,“十三五”末的目标是大于等于3.5件。

2016年昆明市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促成9家银行与12家企业达成贷款协议,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941.41万元,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的突破。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5—2016)》白皮书分析指出:2015—2016年间,昆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案件增长趋于平稳,这反映了随着预期知识产权适度的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的优化,企业和相关公众对知识产权的用权、维权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二是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案件类型中除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案件外,还有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商业诋毁纠纷,侵害经营权秘密纠纷,技术合同纠纷,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等。三是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总体呈增长趋势,诉讼主体涉及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其中包括“LV”“微软”“宜家”等大公司、大品牌。四是权利人集中维权案件诉讼规模持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被控侵权的终端主体多为个体工商户、超市、商品集散市场等。

成果

新品种盐一年新增产值1849万元

里面是酒,外面是100度的白开水,我们利用紫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温酒的技术进一步创新,发明了紫陶日月壶。”昆明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发明成果专利技术转化展演活动上介绍。

昨日,云南滇创科技孵化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舜喜再生医学有限公司和云南新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发明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展演活动上,来自云南新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昆明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到场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现场专利技术转化展演。

盐易结块,生产时需添加抗结剂。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柠檬酸铁铵的含量,成为困扰生产绿色食品食用盐的关键。经过不断钻研,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现,选取检测柠檬酸,通过柠檬酸与显色剂反应,用光度法测定柠檬酸的含量,能够间接测定食盐中柠檬酸铁铵含量的值。这一名叫 “一种检测食盐中柠檬酸铁铵含量”的专利不仅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还易操作、易观察、快速、简便,能够进行成果转化。

这一专利成果的转化也给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这一项专利,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绿色食品盐、低钠盐、海藻碘盐、螺旋藻盐和健康平衡盐系列产品的引进吸收及产业化”研发项目,将发明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新品种盐2014年实现新增产值1849万元,新增利润982万元,新增税收87万元;2015年新增产值667万元,新增利润415万元,新增税收31万元。

与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和昆明烟机集团二机有限公司均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解决,分别申请了“一种用龙门架吊装风机基础环的方式”和“一种用干冰自动清洁切丝机的装置”专利,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技成果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发明申请专利外,昆明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有限公司更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创新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艺品相结合,并投入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先后申请国家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申请注册商标4项。现已获得专利授权15项、注册商标4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发明专利中,官渡螺峰村窑制陶技艺的研发成果“紫陶日月壶”、“冰水壶”、“黑陶系列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转化。在经济效益上,2016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近140万元,实现税收17万元。

官渡区发明协会副理事长王俪霏说,科技创新并不一定要高大上,也可以由繁到简。与此同时,好的研发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为企业的后续创新打开大门。

据了解,2016年官渡区专利申请量达3454件,专利授权量达1603件。其中,2013年至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8.55%,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3.86%,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省、全市县域中位列第二。(昆明日报 记者蔡靖妮 记者吴洁 记者马苗 实习记者孙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