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多举措促农业“丰收” 投资3000万推动“米袋子”工程

20.05.2015  20:13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为全面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昆明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打造都市农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应用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现代精品农业转变。

全力推进都市农庄建设

产业发展需火车头牵引,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自然担负起这一重任。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以来,已有43家企业入园,构建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特色种植、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互促发展的新格局。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意见明确,直到2020年都将重点倾斜台创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每年不低于300亩,同时将加大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明确将由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旅发委分别从相关产业发展资金中筹集10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支持台创园的相关建设。

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昆明的农业发展逐步迈入由粗放型向现代精品农业发展的轨道。都市农庄作为昆明在全省先行先试的一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其本质就是龙头企业。

现全市已批复39个都市农庄建设项目,获省级认定庄园经济7座,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包括万家欢蓝莓庄园、菜根潭都市农庄、一丘田杨梅庄园、好宝有机农庄、香草芳林、五华振峰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在内的12座农庄已初步建成,示范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昆明市先后出台涉及都市农庄建设管理、项目审批的暂行办法及建设指导试行意见,即将出台的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以及支持农业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无疑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在现有批复建设39座都市农庄的基础上,本月,昆明准备再批复10座,全力推进都市农庄建设。

调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

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民间资本的进入和通过银行融资,将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助力农业发展。”市农业局局长蔡德生说,有序的土地流转,将为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提供有利条件。按照中央关于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昆明决定今年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前期市级财政协调出1000万元用作确权颁证的启动资金,确保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该项工作。到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鼓励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将调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投资200万让百姓吃上放心菜

蔡德生介绍,农业局提出了“米袋子”实施方案,在科技增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60万亩高产创建,120万亩地膜覆盖,中低产田改造,配方施肥,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措施尽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目前,投资3000万元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为保证有效供给生鲜蔬菜和肉奶蛋,农业局制定了“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将投资200万元作为保供给、保有效、保安全资金,让百姓吃上放心的肉奶蛋菜。

用电有优惠 用水有保障

全市提出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措施中明确,只要是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就能享受电价优惠政策,对加工业享受大工业用电价格,其他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农业用电价格。如享受这一优惠,一个大型农业冷冻仓储企业,一年的电费就能省下约百万元。

水是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和首要条件,全市已逐步建立完整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昆明还将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灌区建设、干支渠配套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田间水利配套工程建设。

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

全市将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业三大主要农业产业,通过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打造都市农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应用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多举措助力农业发展。

今年,将实现农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农业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以上。到2020年,将实现农业增加值15亿元以上,农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农业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 发布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