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昆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

25.12.2014  10:58

  昆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昨日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确认许可对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李喜采取强制措施的议案》等一系列报告和条例《修订草案》,及一些人事任免事项等。事项将于今天进行表决。

   经济指标

   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

   现状 城镇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4元

  纵观开年至今的昆明市各项经济指数,在财政收支增速回落的同时,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社会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市场物价趋于稳定,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显示,1~11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含安宁和嵩明)361.80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同比回落10.4%,高于全省4.5%。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不含安宁和嵩明)406.8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回落7%。昆明市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预计民生支出累计完成386.4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

  前三季度,昆明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4元,同比增长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0元,同比增长11.2%。而消费价格只上涨了3%,低于控价目标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8%,鲜菜类和干鲜瓜果类涨幅较大。

   分析 部分经济指标滑落 经济增长点“青黄不接

  《报告》分析了部分经济回落原因。前11个月,重要行业投资增幅滑落;房地产投资增长17.2%,比去年回落19.4%,对全市投资的拉动下降了7.1%。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受餐饮住宿业增长缓慢、汽车和石油制品增幅回落等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占比3成左右的营业税减收17.7亿元。传统冶金、钢铁、烟草、房地产等产业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孕育,无法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呈现经济增长点“青黄不接”的态势。

  除诸多客观因素,《报告》还指出部分发展软环境原因:在备案、核准时搞变相行政审批的现象仍存在;市场活力远未被充分激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尚未形成“改革高地”、“发展洼地”,外来昆明投资医院未有效提升。

   措施 拓宽融资渠道 基础建设向民间招商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昆明市专门成立了6个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调研督查组,重点督查国家和省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

  昆明市政府今年先后出台了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促进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入驻昆明。

  按照省里的安排部署,昆明市集中开工113个综合交通、市政道路、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及工业、商贸流通等产业项目,总投资594亿元。还研究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批推出80个PPP示范项目(PPP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向民间“招商”。

  今年,全市共承接省级下放审批事项105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项,下放6项。扶持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60%。与此同时,昆明市扎实推进“十项惠民实事”,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比如今年启动建设了2.54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3.3万套(户),超出年度基本建成任务1成。

  初步预计,昆明市今年11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可以完成目标任务。全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预计)。另外,几项经济指标存在一定回落。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