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回族社区民警冯晓东:民族团结和谐的“领路人”

19.11.2015  10:02

  图为冯晓东走访群众。 钟欣 摄

  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记者 史广林)在昆明市呈贡区回回营社区,提起冯晓东的名字,许多回族民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默默无闻地战斗在一线的汉族民警,凭着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成为回族社区的“领路人”。

  1976年12月出生于昭通镇雄的冯晓东,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警察。可冯晓东的警察之路并不顺利,多次报考警察岗位都未能如愿。2003年他终于考上公务员成为云南省第一劳教所一名普通民警。2009年,冯晓东考调到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吴家营派出所(后改名为雨花派出所),成为回回营社区的社区民警。

  回回营位于在呈贡周边,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五的回族群众。常住人口560户,居民人口1920人,出租房屋235户,出租房1230间流动人口4000余人,最多时达6000余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1876人的三倍多,因此纠纷频出,吸毒人员多,违法犯罪多,由此带来的治安、刑事案件高发。

  在冯晓东之前,回回营已经换了4名民警,治安状况依旧糟糕。尤其是听说前几任社区民警中有回族民警,但也是仅仅干了短短3个月就走人,更增加了心理负担。

  当他找到治保主任了解情况,治保主任对他说:“回回营村特别难管,基础工作薄弱,社区民警一个月也来不了两天。

  作为“新手”,该如何打开局面?2010年4月2日,已经在回回营当了4个多月社区民警的冯晓东,第一次将“”搬到了回回营社区警务室。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马凤翥有些不解。

  冯晓东说,“自己对回回营社区的情况了解得太少,跟回回营村民也不熟,这样不可能把工作干好。

  在分局、派出所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冯晓东设计了《呈贡区回回营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登记卡仅名片大小,正面是配照片的登记人口的重要信息,背面是配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报警电话的《回回营居规民约》。五条居规民约,均规定了要遵守的规矩以及不遵守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登记卡要通过每名租房人建立,而这些外出打工者多半晚上才回家。最直接的办法还是“上门”,一户户走访。每晚吃过饭,冯晓东就和巡防队员们开始一家家走访、登记。5个月时间里,冯晓东将租住在回回营的近6000多份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全部核实、制作完,累得瘦了一圈,同事们都敬佩地赞他“一眼走社区、两指录信息”。

  警务室建成后,不时有群众因为好奇才走进“家门口的派出所”进行咨询,根本没有想到警务室内的民警会把人民群众的一些小事儿当成大事儿来办,更不敢指望在这小小一间警务室中,能把户口或证件办出来。然而当民警把一个个、一本本办理完善的手续和证件送到群众家里时,群众在目瞪口呆之余,更多的就是感激。

  在冯晓东之前,深夜的回回营静谧、冷清,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为何一个白天热闹的社区为何天黑就异常寂静?

  走访中,冯晓东了解到回回营村里经常有外地人打群架,天一黑群众就不敢出门,街上走动的都是外来人员。

  冯晓东积极协调居委会、居委会在资金紧的情况下扩大社区巡防队伍,整合辖区内治安巡逻力量,将社区内享受最低生活补贴的居民或者有正义感的居民编入社区治安巡防队,使专职巡防人员从以前的6人增加到22人,出资改造物防、技防系统,购买了8辆电动自行车、安装了监控探头,在出村口和复杂地方建了7个警务室,购买巡防人员装备,使每个人员装备达到3000多元。同时,以小组长、居民代表和治保委员会为单位,处置村里的突发事件,编织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

  从这支巡防力量组建后,“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最好的时候达到了连续11个月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随着社区内安定氛围的逐步加强,从刚开始的20多人到现在已发展到了300余人参与到了夜间健身活动中。

  当社区民警6年,冯晓东在城中村的小街小巷磨坏了不下十双皮鞋。六年来,他的警务站为社区居民办理户口、身份证、临时居住证及政审材料2035件,在办理中,从为群众服务和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出发点,一次能办好的,决不让群众跑第二趟。冯晓东手机上存的电话号码也越来越多,本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共900多个,光回回营村民的就有将近700个。

  如今,在回回营社区,有事叫冯晓东,已成了群众的习惯。

  通过平安创建,回回营社区先后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党建五好社区”、“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制社区”称号,被呈贡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同时,回回营社区警务室被呈贡公安分局命名为“晓东警务工作室”,当时是全市唯一一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工作室,冯晓东个人还获得了“全市十佳民警”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