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八铺前世今生

30.03.2016  19:36

老昆明常会说起,我们耳熟能详的读书铺、十里铺是这十八铺里的“”吗?随着历史变迁,那一阶阶古老的青石板早已消失,那曾经或寂寥或繁华的街市现又是一副什么模样?今天就带你来探寻昆明十八铺的前世今生。

昆明十八铺

云津铺,现昆明巡津街

新城铺,后来的昆明广济街,现昆明金碧路一段

三义铺,现昆明竹子巷,北头靠昆明南太桥

石桥铺,现在盘龙路一段

昆明三元铺,后来的盐行街,现昆明的拓东路西段

咸和铺,后来的咸和街,现昆明长春路东段

敷泽铺,现昆明珠玑街,包括米厂心和昆明盘龙江桥

鱼课司铺,现昆明东寺街中段的鱼课司街及昆明司马第巷

碧鸡铺,现昆明金碧路西段

太和铺,现昆明太和街(北京路)中段

近华铺,现昆明大观街

临江铺,现昆明小花园附近的临江里

羊马市铺,现昆明羊市口

庆丰铺,现昆明庆丰街

迎恩铺,现昆明东站

高山铺,现南屏街新大街后面,东起庆云街口,西至安宁巷南口

东寺铺,现昆明东寺街北段

西寺铺,现昆明东寺街南段

 

读书铺服务区

读书铺、十里铺——

此铺非彼铺

昆明历史研究者“风之末端”介绍,昆明隶属边疆,戍边的兵营居多,那时的“”属于一种军事建筑,维系关于军事政治的文书往来。明代,“”是指最早的驿传——邮站,后来,驻军营地被称为“”,与“”同音,至今留下来的黑林铺、马金铺等就是“”转音而来,在明代,都叫黑林堡、马金堡。

诸如读书铺、十里铺,主要功能是邮传。到清代,‘铺’的功能开始悄然变化。”据史料记载,昆明十八铺大概从清代开始出现,它不是上述驿站或军事建筑,而是作为行政区划的基层组织形式出现的,代表一定地域。

云南史学专家谢本书曾在《近代昆明城市史》中记录, 清代沿袭明制,仍以昆明为省会,称云南府城为省城或会城。清初,总督蔡毓荣割除了吴三桂的10大弊政,没收其全部庄园改为民田,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昆明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随着城内居民开始增多,商业逐渐兴盛。城南的广聚街(金碧路)、南校场(宝善街一带),城东的咸和铺、米厂心,城西的庆丰街、凤翥街都成为商业闹市。南门外从三市街到塘子巷至得胜桥为商业中心,著名的“云津夜市”即在这一段。

大西门外地台寺到北门的莲花池,原为吴三桂安阜园所在地,吴叛乱结束后,这一带也成为繁华地段之一,以虹山角最为热闹。另外,马市口到三市街至金马、碧鸡坊一线,列市纵横,繁盛异常。三、四牌坊为商贾交易市场,也极繁荣。

当时“”的设置,以南门内外为多,如新城铺、高山铺、羊马市铺等都在这一带。那时,这一带人口较密集,而城内多为官府、庙宇、寺观。

关于十八铺的产生,“风之末端”认为:“十八铺就是根据它所属地域,甚至一些地域特点来划分的。”这类地名的产生,也与商店、市场关系密切。从分布图上看,十八铺绝大多数居于明清时老昆明城的闹市区;从其起源看,多与商店、市场有关。铺里的设施比较齐全,有各种各样的庙宇和小型商业区,表明它不是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