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园展百组非遗作品 赏樱花盛景还可观非遗精品

16.03.2016  19:56

昆明动物园八角亭内展出非遗精品

樱花面塑部分细节 记者曲鸣飞/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3月16日从昆明动物园传出消息,昆明市第十七届樱花节暨第二届“圆通樱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的非遗项目动态展演已全部结束,但在本届樱花节3月31日落幕前,游客可到位于公园八角亭处的非遗精品展示馆,参观陈列展出的近百组静态非遗作品,其中有非遗传承人用面塑首次创作的“圆通樱潮”盛景;有已故省级传承人张云生前作品——两只80公分高的巨型瓦猫;还有斑铜作品《金孔雀》等,这些特殊的非遗展精品值得一赏。

    本届樱花节期间,公园特别在八角亭内布置展出了大量非遗精品。其中有三组极具特色。其一是位于展厅正中的嵩明面塑“圆通樱潮”盛景,省级传承人梁俊丽创作的这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昆明味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樱花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花海人潮的民俗盛景。当中还隐藏着一些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期待细心的观众一一去发现。

云南斑铜作品《金孔雀

    瓦猫原型为虎,是审美意识逐渐将虎变成了猫。瓦猫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明清时代,昆明北郊龙泉小窑村就制陶闻名。瓦猫造型生动,色釉古朴大方,多用于民居建筑,一般置于居所瓦梁之上,有祈福、镇宅、辟邪、招财之寓意。普通瓦猫身高为15—20公分大小,此次在昆明动物园内展出的大批瓦猫中,有两只80公分高的巨型瓦猫作为特殊展品展出。据悉,这两只巨型瓦猫是已故省级传承人张云生前作品,在制作工艺和形象把握上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代表性。

    再说到云南的斑铜,云南斑铜制作技艺起源于青铜器时代,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在我国金属制造工艺中,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与鲜明的地方代表性和民间艺术色彩。此次在动物园内展出的斑铜作品——《金孔雀》,包含了斑铜工艺、铜绿工艺、乌铜走银工艺三种技艺特点,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既代表着祝福吉祥的文化意义,又展示了云南金属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

    昆明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本周是昆明动物园最佳赏花期,广大市民和游客踏青赏花之余,可到八角亭参观精品静态非遗展作品,非遗静态展持续到3月31日结束。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